海灘人:一生中有四十年在海灘或游泳池邊度過,親切地和避暑者、有錢的閑人聊天。在數千張度假照片的一角和背景中,他身穿游泳衣出現在快活的人群中間,但誰也叫不出他的名字,誰也說不清他為什么在哪兒,也沒有人注意到有一天他從照片上消失了。
于特一再說,其實我們都是海灘人,沙子只是把我們的腳印保留幾秒鐘。
——《暗店街》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暗店街》出版于1978年,所寫的故事發生于1965年。
1965年,二戰二十年后的法國。一個失憶的中年男人居依(化名),依靠著微弱的聯系,一層一層抽絲剝繭,試圖找到自己的身份和記憶。
生命易逝
看到那些可能跟居依有些聯系的人由于年邁、意外、自殺等各式各樣的原因已經離開了人士的時候,讓人忍不住感概生命的短暫和脆弱。例如,一張照片中和居依合照的女人在30歲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不愿意看到自己老去的樣子。例如,書中前面提到的一場葬禮,例如,那些可能是自己家族唯一剩下的人。
人生艱辛
那些只出現了一兩章情節卻經歷了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的小人物,讓人忍不住意識到無論你出生在什么年代和國家,你總是要自己去經歷成長和老去,而這一條路很公平,因為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點可能不同。例如,年輕時的鋼琴家只能屈身與飯店為別人演奏他們點的歌曲,即將面臨失業,年輕的妻子當著他的面在家里和其他男人約會。例如,一直守著主人家房子忠仆在主人們都相繼離世和失蹤以后,仍守著被政府封房斷電的房子,將主人的遺物視為珍寶。
未知結局
懷著追尋真相的心情,急切地把書看到了最后。居依終于找到一個可能知道他人生全部的故事的好友的下落,而就當居依到達了這個好友的藏身之處時,這個好友又失蹤。于是,居依打算去到自己曾經的居住地——羅馬暗店街2號。
故事在此落下帷幕,關于居依的身份和過去仍舊只是一些殘破的片段。這樣的結局可能違背了讀者對真相和完滿結局的期待,可是細想又覺得真實。也許這就是真實,真相會跟隨著你的追尋一點一點地出現,但是你永遠無法肯定那是全部的真相。這就是真實,沒有人能知道全部的真相。
閱讀一個故事,如果脫離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你就會不知所云。像我一開始看不懂書中那些出場人物的顛沛流離,惶惶終日。讀完書以后,搜索了一些二戰時候的資料,才更能理解書里的故事。
1940年,法國向德國投降,大部分地區被德國納粹占領,人民惶恐不安。巴黎政府遷至維希,稱維希政府。而瑞士是二戰時的中立國,向二戰難民提供救助,所以,居依在偷渡過瑞士的路上被騙,與女友失去的聯系,并且失憶。
很多人跟我說閱讀外國小說的困難之一——很多又長又難記住的名字。是的,這個也是這本書讓人難以閱讀的原因。去年5月的時間,因為看梁文道的《開卷八分鐘》,買了這本書。看了30頁左右,就看不下去了,一直擱置到前陣子。
前陣子,下載了一個閱讀的APP,推薦的書里面有這一本,看了一下,居然讀下去了,并且產生了一種想知道“他是誰”“他從哪里來”“他經歷過什么”的心情。于是,便把這本書從書架上找了出來。有時,讀一本書,也需要剛好合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