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城市·上海
第06期 文/聲行漫步
沿著方浜中路往西走,這里是上海老街。它像一條時光隧道,將我?guī)蛞话倌昵芭f上海的繁華。雕花的老虎窗,褪色的紅燈籠,黃色的酒旗隨風(fēng)招展。這里像一個長開不散的廟會,讓人流連忘返。
歲月在老街有了自己的價值,年代越久遠(yuǎn),物品越值錢。這里賣各種老上海風(fēng)情的東西,穿旗袍的美女掛軸、老地圖、舊書、花露香水、力士香皂的招貼畫等等,紙張都泛著老舊的暗黃,像要訴說陳年的往事。但店里的老板會告訴你,這些都只是復(fù)制品,真正的老上海廣告幾乎已經(jīng)絕技;然后偷偷拉住你問,如果有這些老畫,可以賣給他,至于價格,可以到店里詳談。
上海老街還有南京路、淮海路買不到的東西,比如錄有百樂門紅極一時的明星CD,以及搖曳迷醉的爵士樂風(fēng)。周旋無疑是這條街最受歡迎的明星,老街兩旁不少店鋪都懸掛著周旋的大幅畫報,這是一張放大的1947年1月份的《藝海畫報》的封面,畫中人笑靨如花,光彩照人。周旋是舊上海風(fēng)情的寫照,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飽受戰(zhàn)火摧殘,但租界的庇佑使得這里依舊歌舞升平,花樣年華的美人唱著萬般風(fēng)情的《夜上海》,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浮現(xiàn)眼前,只是身世凄迷的女子又有誰憐惜呢?耳邊店鋪里依舊不知疲倦地放著金嗓子周璇的老歌,如同留聲機(jī)有些磨損的指針,不知疲倦地顫抖轉(zhuǎn)響,即使年代久遠(yuǎn)有些變音,有些模糊,還是這么動人心弦。
沿方浜中路右轉(zhuǎn)就是上海城隍廟了。在上海,沒有人不知道城隍廟的。它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廟內(nèi)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漢朝大將軍霍光和鴉片戰(zhàn)爭民族英雄陳化成,為上海護(hù)海避災(zāi)。除此之外,城隍廟還是近百年的商業(yè)匯集地,這一帶曾經(jīng)匯集了上海早期的銀樓、商號、錢莊、酒肆和戲院。這里的小吃也是名噪一時的,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云樓的八寶飯,還有南翔小籠包和酒釀圓子等等,你一定要嘗一嘗了。
如果你想要尋覓過去的舊時光,那就一定要去上海的茶樓喝杯茶嘍!我們?nèi)サ倪@座茶樓叫老上海茶館,門口有旗袍美女的畫報的這家就是了。從舊式木梯左拐上樓去,可以看見過道沿墻擺放的老式梳妝臺、書柜和縫紉機(jī)。我喜歡他們的茶牌,是毛筆寫的,像一份拜帖。請給我一杯元寶茶,謝謝!元寶茶,是他們的招牌茶,而我,喜歡茶中青橄欖淡淡的味道。從窗臺望過去,城隍廟依舊人潮涌動,耳邊的吳儂軟語飄到心里。想到數(shù)十年前的閨秀小姐們也曾到這里來喝茶,也會挑起花格的窗欞,看看窗外的戀人有沒有來。
我好像看到熟人了。看到靠墻坐的那位老先生了嗎?他是我的朋友吳先生,每天早上都會來這里喝茶,一坐就是一上午。他的生活并不算如意,卻依舊衣著整齊,頭發(fā)梳得一絲不亂,這是老上海的做派,即使生活如何不濟(jì),在人面前總是得體又風(fēng)度的。別看他現(xiàn)在這樣,曾經(jīng)也是家財萬貫,縱橫十里洋場風(fēng)流人物,因為喜歡上一個舞女而拋家棄子,當(dāng)時鬧得滿城風(fēng)雨,可是不久后家財散盡,舞女也落井下石與他分了手,老婆和小孩早已經(jīng)搬到美國去了,幾十年過去了也再沒有任何人來看過他,他只好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了。我們上前和他打個招呼吧!
出茶樓來,繼續(xù)往北,橫過百翎路就可以看到九曲橋,過了九曲橋就是豫園了。九曲橋上人潮涌動,都是上海商貿(mào)繁盛發(fā)展的結(jié)果。放眼望去,遠(yuǎn)處的高樓林立,westin飯店的房頂,總讓我想起《大話西游》里唐三藏的僧帽。時光交錯出一個紛繁美麗的新上海。
最后
如果對本片文章感興趣,請關(guān)注公眾號:聲行漫步(ID:radio1617)
收聽更多精選音頻
本期話題
你是否感受過上海的夜晚?
留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