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奪取他的一些東西,必須首先給予他一點什么。這是老子的哲學思想。有點欲擒故縱的意思。先小舍后大得。從古至今,屢用屢爽。
國與國之間,魏(國)人無故棄舞陽,而設伏甲,最后盡殲韓(國)師。
人與人之間,為達目的,先投其所好,給予對方甜頭好處,贏取好感,時間久了,為我所用,目的達成。
人與動物之間,古代先哲,用此法也是非常智慧。
說老鼠總愛在夜間偷吃谷子。有一個越(國)人便把谷子放在甕里,聽任老鼠去吃,并不理睬。老鼠就招呼同伴們鉆到甕里,每次都飽吃一餐才回去。
越人便把甕里的谷子換走,用水灌滿了,撒上谷糠,使糠皮飄浮在水面上。而老鼠并不知道,到了夜里,又招呼伙伴挨次溜進甕里去,結果全都淹死了。
這說明,無論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動物之間,凡貪耳食之魚,沒有不上鉤的。
貪欲迷了心竅,對“無故飛來”的好處,喪失了戒備,就成了“群次第入,咸溺死”的老鼠。
現實生活中,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的活生例子,更是不計其數。否則,那些“前腐后繼”的警鐘,就不會一次又一次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