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少什么?

? 生活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我養成了一個小小的習慣。那就是:吾日三省于己身。

一省問自己今日是否違心過,二省問今日過的是否充實,三省問自己今日可曾缺少什么。

? 這樣的習慣保持了太久之后,徒然驚醒,發現自己的生活永遠缺少一個東西,又猛然發覺,大家的生活都缺少著一個東西。

? 就宛如動蕩不安的大海,比起廣闊波瀾的海面,總會有豐富安靜的海底。我們的生活如今只有波瀾的外表,不曾擁有安靜的內在。

? 缺了“靜”。

人是群居動物,但往往成功的人總是獨行。所以跑一千米的時候,前三總是孤軍奮戰,后面的人才喜歡扎堆前行??朔烁≡甑奶煨裕靼琢艘棺陨砟莒o下來,才是成功的前提因素。

? 林清玄為了使自身清凈,入山修行后寫出“身心安頓系列”,聞名臺北。文字可以抒情明志,抒的是自己的情,明的是自己的志,倘若靜不下來,就無法和自己的內心完成溝通。所以能否較好的完成一篇屬于自己的寫作,是判別一個人是否靜的下來的基礎條件。所以,當我發現林清玄的文字像水,像空氣,像禪——無處不在又如影隨形的時候,感慨萬分。當代人的生活缺少了這么多的東西,推根究本是缺少了“靜”。

? 在功熏利賂的社會風氣下,沒有人可以輕易的擺脫金錢等對自己的束縛。社會責任和家庭壓力,是不可抗力因素,但這些無法成為你不靜的原因。

? 因為世界是世界,你是你。

? 當你學會與世界拉開一個高度,創造一個高度以后,你會發現一些看不懂的東西變得看懂了,掙脫不了的東西也能暫時擺脫。創造一個高度不是去壓抑、迎合,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看淡和進步。人的能力總是無限的,究竟是你做不到,還是你沒有盡力去做?

? “微”時代普及的當下,我不禁又涌起另一種顧慮。人和人的距離被無限的縮短,那么古人飛鴿傳書絲絲入扣的相思是否還有人記得?輿論和評價被無限的丑化,那么是否連擁有自己的私人生活都成為了奢侈的要求?如果點贊可以代替我給你的一個微笑,倘若評論可以代替我給你的一份手書,那要這愛有何用,要這心又有何用!

? 在這個不靜的社會,人和人的溝通真是方便和快捷到了歷史新高度,連自己都沒有靜下心與自己說過話,迎接別人時的模樣又怎么是自己了解的呢?

? 想起林清玄喜歡喝鱔魚湯,因為鱔魚湯是小時候媽媽為他烹飪的美味。小時候家里窮,吃不起正兒八經的鱔魚美味,媽媽只能厚著臉皮向鱔魚商家討要宰割完鱔魚的殘余骨頭,用鱔魚骨頭給林清玄熬制一碗鱔魚湯。這是媽媽傾注愛的產物,是平凡又超凡的。生命正是這些看似微賤的東西,累積出一些無價的意義,是我們感到充盈。誰能告訴我鱔魚骨頭多少錢一斤?

? 但當下的社會將這些需要靜下心細細感受的東西都給剝奪的一干二凈了。無論是每天傾注個把小時的電子產物,還是每天百廢俱興的日常,我都看不見任何靜的希望。

? 停一停吧,生活的軌跡無法改變,但永遠可以調整。你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翻天覆地的改變自己,但你的生活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禪意,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去靜,去深刻。

? 你要明白:游手好閑的人永遠不嫌少,靜不下來的人總是滿大街的晃蕩。

? 又想起李尚龍的一句話,“成功的人,永遠都是不合群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