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我們會產生很多想法和愿望,這些想法慢慢匯總就成為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模式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我們管這叫思維。
? ? ?首先“思維”是“誰”在思維,我嗎?在心里學的層面,把我分為“常我”、“小我”、“真我”,而思維的主體基本指常我,這個吃喝拉撒睡的我。這個“我”事多,他多思多欲,他利用和被利用,他得到和失去,他成功和失敗,他榮和辱,他名和利等等集結了很多經驗,然后用這些經驗去了解過去和應對現在,也會夾雜著一些“例如做夢娶媳婦”類的不切實際的夢想和“黃粱一夢”的幻想,但這不妨礙常我活著甚至活的更好。在活著甚至活得更好的時候,“小我”圍繞欲求會蹦出很多想法和心思,夾雜在常我的思維里,不容易辨識。即便到了“高空有月千門照,大道無人獨自行”的境界,小我和常我依然是主體。而真我是特立獨行和超然物外的,如“少婦棹孤舟,歌聲隨水流”。當然這顯得抽象僅僅像個個調調,其實“常我”懂得,在思考和實踐每一個活動時,常我都知道需要專注力。常我希望讓一部分專注力安住在更高層面的覺知上,并在需要獲得覺知時向外部敞開自己。常我也希望讓一部分專注力和現實的節拍相吻合,一期很多想法容易水到渠成的解決。常我在此運作中同時會產生叫勇氣和智慧的兩樣東西,勇氣指常我在需要建立新秩序時,敢于接觸和面對內在的混亂。智慧是指常我在自我運作和解析過程中會覺知和產生更高層次的東西。如果困難和新秩序應手解決,那么常我、小我會極為愉快,并帶給真我自我實現的樂趣,反之,則常我會因事情不順利,給自己暫時貼上很多各種各樣的標簽和生發很多自我安慰方式,常我會反思,小我會蜷縮,真我會平靜得讓常我難以覺知它的存在。
?
其次呢?思維的方式。心靈雞湯一鍋一鍋的只要打開任何媒介都很多,背下些好像誰都會成為人生導師,其實不然。每個人的思維產生模式因各自背景不同而都不同,在適應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需求,比如,讓林黛玉去買豆腐還咿咿呀呀的矯情來個詩詞應答,買賣早砸了。讓張飛去搞微笑服務,急了大吼一聲,喝退百萬雄兵的力量發出來,顧客早伸腿了。但若真的現實是林黛玉賣豆腐,張飛從事服務行業,命運就又不同了。其實林黛玉也好,張飛也罷都會明白份內事怎么做,怎么做更好。只要你不是天上飛的神仙,不是離群索居的世外人,每個人在現實里都有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思維方式的產生跟環境和生存的需要基本吻合。思維方式沒有高低之別,只有適不適合之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小我不滿足,常我會有壓力,真我會適時指導。目標出現后,小我常我通力協作,真我發揮些能動作用,久夢或可成真。
?
? 再呢?思維方式得打破和建立。我見過一些畫家和書法家,作品中需要明顯改善和進步的地方很多,也就是只要書畫家接受建議,作品會更好。但這很難,因為在書畫家的審美和自我實現的價值里,他的每一幅作品就是完整和好。這不得不承認人的思維模式一旦定式,要改變,很難。每個人都如此!在藝術里定式也叫風格,無論多少作品擺哪里,一看就某某人的作品,有時候覺得他們畫一幅作品就得了,其余的都是機械的重復和批發。除非外部環境和生存的壓力逼迫,除非改變的動力來源于自身,原有的思維很難打破,新的思維很難建立。知易行難,最令人噴飯的是,明明他們的作品或行為守舊和固步自封的讓人難以忍受,他們還在振振有詞講創新和與時俱進。很多人以為模仿和截取成功人的方法和思維,最后也能成功。個例會有,但成功會簡單復制,恐怕天真些了。最近心靈成長的課很熱乎,現代人生活富裕了解決身心靈的問題很高調,可見在富?;蛐枨蟊澈?,常我、小我沖突糾結焦慮的嚴重程度。人在某個時刻某個階段,保持原有思維也是困難的,打破原有慣性思維又是恐懼不安的,建立新思維也許是要流汗流淚,甚至流血,流血好像也太殘酷了吧。
? ?思維變化是不是有樂趣的事呢?原來能這樣干好的事,下次用那樣的方式干好。原來只做這些事,下次連那些也做了。原來能干好這個層面的事,下次嘗試干好另一個層面的事。當然這會被別人指責吃飽撐的沒事干,沒事找事。如果你想自己活得開心些新奇些,就不能一味舍己從人和同流合污,自己活不到下輩子,就拿這輩子練練,我他媽活不了個人樣就活狗樣,干你屁事!這思維一變,這狗膽一生,娘的,活不好也值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