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差,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當初選擇去廣州,現在會怎樣?一直以來,每回去廣州,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人生沒有如果,也不可能重來,但假設一下還是可以的。
如果沒有逃離北上廣,會很累,但很充實;也許離成功還很遠,但成長一定很快。
在小地市里,體制內,拿著3K+的工資,餓不死富不了,只要是安于現狀,沒什么壓力,也沒什么動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準時回家吃飯,飯后陪家人散散步聊聊天,然后看看電視讀讀書,一天一天很快就過去。小日子平平淡淡,安安逸逸,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沉醉其中了。
然而,每次和廣州的老友小聚,總是自慚形穢,為蹉跎歲月深深自責。老友們都很忙,即便提前預約,三五老友也很難湊齊,加班對于他們來說是常態。更為重要的是,每一次見面,都能深深地感到老友們的眼界和見識又提高不少,而原地踏步的我,已經被甩了好幾條街了。
如果沒有逃離北上廣,我也會像他們一樣,為喜愛的事業奮斗,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會很累,痛并快樂著。
小地市,離開體制,可選擇的并不多,畢竟體制占據了絕大部分資源。留在體制內,要么惺惺作態,要么憤憤不平,獨善其身者即為異類。
當初剛入職的時候,愣頭青一枚,問了大老板一個問題,“為什么企業內大部分人都憤憤不平,卻又不選擇離開。”當時大老板的回答很官方,我也不記得了。其實答案很明顯,就是體制。小地市,體制讓人又愛又恨,既要靠其安生立命,又不堪其齷蹉。
北上廣也不會是天堂,但平臺大,機會多,大可不必一棵樹上吊死。關鍵是,不必活在小圈子里,當個井底之蛙。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紅的、黑的,接觸多了人生閱歷自然豐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如果沒有逃離北上廣,生命更短暫,但也更精彩。
鑒于北上廣居高不下的房價,最多只能在郊區買個小房子,每天擠一兩個小時地鐵去上班,下班再擠回來。時間就是生命,擠地鐵消磨掉的都是生命。生命雖縮短,卻也更精彩。閑暇可以去看畫展,去聽音樂會,而不是窩在被窩了看盜版電影;可以去現場為喜歡的球隊加油,而不是和家人爭奪遙控器看直播;可以和有趣的人談理想,談人生,談詩和遠方,而不是聽無聊的人八卦、抱怨。
如果沒有逃離北上廣,父母只能隨我漂泊,或者孤獨無助。
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丁,如果沒有逃離北上廣,父母要么隨我漂泊他鄉,年過六旬還要在語言不通的陌生環境痛苦掙扎,努力適應;要么留守家鄉,孤獨無助,默默忍受思念之苦。
選擇逃離北上廣,因為這里有牽掛我的父母,我不愿已經辛勞一輩子的他們晚年還要漂泊,也不愿他們孤獨無助。多少人為取得成功,爭名奪利,卻忽略了家庭幸福和睦也是一種成功,一種更大的成功。
即便人生真的可以重來,再給我一次選擇,我依然會逃離北上廣,回到父母身邊。每天下班回家吃父母精心準備的飯菜,夸一夸媽媽新做的頭發,評一評爸爸新買的襯衣,揶揄一下媽媽的笨拙,嘲諷一下爸爸的大肚腩,其樂融融。
父母在,不遠行。盡孝需趁早,不要待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徒然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