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的世界,總會隨著每一個人的成長而變得不同,世界或許從沒變過,是我們看它的眼睛變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爸去學校門口接你,放學的孩子們一樣的校服一樣的帽子一樣的書包,嗡嗡哇哇的聲音像出門吃草的鴨啊鵝的,老爸定睛細看,腦子一片空白,哪一個是我閨女啊?如今你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人群中一站,格外顯眼,老爸一眼就能認出你。
上初一的你,會告訴老爸很多事情,如班里的學校的同學們的自己的事情,你都會興趣盎然的娓娓道來。老爸會傾聽,會在半途告知你,你正在說的事情的結果。你會瞪著眼睛驚異的問:老爸你怎么知道的。事理也有軌跡啊?你會說:好吧好吧,說一個正發生的事。老爸還是認真聽,也會問一些資料,老爸聽完就會告訴你事情會如何發生。等到下次你見老爸,你會吃驚的說:老爸被你說中了。或是又被老爸說中了。
事情從萌芽到發展基本會沿著一個必然的發展規律演變。如果違背了事物的發展規律,要不是其中存在了一個伏筆,要不另有意外和驚喜,初中的你不管這么多的,對老爸而言,只要你安全健康愿意學習,老爸就知足。
越來越愛美的你,對老爸給你買東西已經不放心。你明顯拖腔拉調說懷疑老爸眼光,小時候要老爸陪你買,也許你內心渴望老爸對你多陪伴。如今讓老爸陪你買東西,那真是因為懷疑老爸的眼光。那好吧,我們一起買。
初一是你身體成長的一年,那一年你開始發育你開始關注開始觀察同學們的變化,小學五六年級你就告訴老爸誰發育了,她什么樣子什么心態。你會問自己擔心自己為什么還沒開始發育啊?童真過敏的小樣子讓老爸感覺好笑。
你競選了學校里學生會宣傳委員,任班里英語課代表。哪次老爸問你,演講時你聲音也這么小?你說:不是的。老爸建議你大聲朗誦詩和讀課文,你說不用。
你的學習成績從沒考過班里第一。在二三四五名逛悠。你還是覺得沒壓力是吧?你的理想還鎖定在“造型美發師”,可夠沒壓力的哈。
舞蹈你早就不學了,鋼琴,聲樂也放下了。只有星期六或星期天上英語數學輔導,這期間你學會用橡皮章刻字,再就是依然保持聽歌唱歌的愛好。
老爸周圍有很多熱心孩子教育的父母,論起對孩子的用心,老爸看似遠遠不如,他們對孩子每一點成長都沾沾自喜,以為是自己教育的結果。老爸偶爾插一句半句,他們能和自己的孩子同心同感受嗎?幾年前老爸也會贊同他們的方法,監督、干預、指導甚至命令。老爸雖然對你說過老爸會命令你,你聽不聽都得聽,可是老爸從沒命令過你,因為如果有了那一天,我們的溝通和交流必是出現了障礙,如果老爸不能去掉這個障礙,老爸如何作為你的引導者?
老爸始終認為父母愛孩子太多對孩子是負累甚至傷害,這樣長大的孩子只有自己,這只能是個對他好的世界,愛孩子太少也不好,會使孩子情感匱乏表達困難,這樣長大的孩子情感中心會有坑洞,容易自艾自憐,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不容易接受自己。
其實無論父母以什么方式教育引導孩子都沒對錯好壞,關鍵是在孩子身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孩子更健康更自信更愛自己,就是父母教育的成功。太難了這事。
老爸只是做一個陪伴者出現在你的生命,你只要需要,老爸都在,你不必長成像老爸的樣子,也不必像你媽媽的樣子,愿你長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可好?
最值得一提的時,在初一你給老爸的生日禮物,你自己刻的一枚橡皮章,上面刻著“天下好爸爸”,你給老爸準備好印泥,給老爸用紅紙包好。老爸回到辦公室,拿出你一年一年給老爸親手做的編的小禮物,其中還有一樣,是你在三年級送的,一本十頁紙的手訂日記本,是你用白紙自己打得橫線,每一頁都有你自己畫的插圖,老爸默想你聚精會神的畫插圖的樣子,想想九幅插圖里老爸,你,還有你的媽媽。老爸是圓不了你這個夢了,在畫里在你的夢里,你可以盡情暢想你想要的畫面,那更美。現實中,你只要用心感受在這世上,老爸和你的媽媽都竭盡所能的去愛了你,在你的生命里,老爸和媽媽愛你的管道一直為你打開著,為你,他們必將竭盡所能。
“天下好爸爸”,讓老爸慚愧,你對老爸要求太低了吧。
打你出世,你就像一個小小的太陽,溫暖著老爸的心。讓老爸回到童真,回到重溫自己成長的旅程上,感受那些老爸曾經未曾感受到的愛。你讓老爸在想你的時候,把每個日子過成柔軟和甜蜜。
打你出世,你就像一個小小的太陽,也深情快樂的陪老爸成長,讓老爸充分體驗到全心付出的幸福,讓老爸飽經滄桑的生命里,因為有你,多了一份堅韌和剛強。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