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古人云: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 ? ? 在這里我要論的戲指的是戲劇,它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它廣集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應社會生活。
? ? ? ? 戲劇的存在自然少不了人們的欣賞,而欣賞自然離不開它的載體——劇本。通常我們讀的劇本只是戲劇的文學部分,是一句之本。戲劇文學具有其他文學載體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但由于她要供舞臺的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約,這樣便產生了的戲劇區別于其他文體的一般特點:一是時間、空間的中性;二是尖銳的矛盾沖突;三是語言的個性化。
? ? ? ? 歷史的發展賦予喜劇多樣化。
? ? ? ? 如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話劇是以動作和對白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它是清代末年從歐洲城入中國的。1926年開始稱之為話劇。不同于話劇,歌劇是綜合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并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據說近代西洋歌劇產生于16世紀末的意大利,后來流傳到整個歐洲,而中國大約在宋元以后形成的各種戲劇也屬于歌劇中的一種,五四以后民族新歌劇的創作熱潮在中國瘋傳,《白毛女》便是它成功的證明 。舞劇更是多彩化,它是綜合舞蹈、武術、啞劇、音樂等多種藝術的一種戲劇,以舞蹈動作和器樂為主的表演手段。中國現代舞劇是在民族民間舞蹈和傳統戲劇表演藝術的基礎上,融合的西洋芭蕾舞劇的優點,而創造發展起來的。由于地區的不同,形成了許多劇種;由于評分標準不同,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劇式。而應對這讓人眼花繚亂的劇種,我們必須要首先學會讀劇本。
? ? ? ? 首先必須把握戲劇沖突,沖出離不開矛盾,但并不等于矛盾。矛盾只有通過外部形式表現出來,發生了雙方的摩擦、爭執、撞擊,才能稱之為沖突。戲劇要在兩三個小時內,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就必須把矛盾集中起來,以達到緊湊、尖銳、緊張、激烈的程度。所以,有人說:“戲劇就是沖突”,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創作劇本必須展示沖突,閱讀劇本必須把握沖突,了解戲劇情節,學會分析沖突性質,把握戲劇主題,自然而然我們也就牽住了全劇的“牛鼻子”。
? ? ? ? 一個好的劇本離不開尖銳的戲劇語言,它分為兩種:一是舞臺說明,包括人物、時間、地點、布景的說明,動作、表情、聲調的說明,幕起、慕落的說明;二是人物語言,戲劇上稱為臺詞,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想將劇本“啃”到爛,我們必須似庖丁解牛般將它進行“分肢解體”。
? ? ? ? 好的舞臺說明,不僅對人物有輔助作用,也能為劇本的成功創造了很大的發展空間。《雷雨》第二幕開頭變有這么一幕:午飯后,天氣更加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異常的天氣注定一個悲慘的結局,它不僅烘托了人物的情緒變化,更為全文奠定了基礎。
? ? ? ? ? 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老舍曾經說過:“對話是人物性格的聲音,性格各殊,談吐亦異”。因而我們若能剖析人物的語言特點,以達到“話到人到”的境界,那么人物的性格特征自然而然躍于眼目。自然,并非什么語言都適用于書面表達,戲劇中,若能做到語言含蓄,其間又不失幽默,達到片言百意,那時恭喜你,因為此時的你也是一部很好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