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到了一個地方沒?
就是Tong幫媽媽掛人偶的時候,Tong手里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Tong不知道該掛哪個,掛在哪里。
媽媽告訴Tong:“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
Tong選了男孩,掛了起來。媽媽先是驚訝,然后無奈,最后還是欣慰的笑了。
Tong也笑了。
這個地方導演到底是什么用意?
是想說明Tong是一個GAY?
還是想說明Tong決定掛男孩,是因為他與男孩的相戀只是一個美麗的夢?
因為Tong把男孩掛在了圣誕樹上,這可能說明Tong對男孩的愛也許是一個夢想。
圣誕樹上掛的是我們的夢想。
可是媽媽也笑了,這說明無論Tong選擇什么,媽媽也會支持他。
但Tong還是沒有選擇和Mew在一起。
也許是Tong覺得媽媽付出的太多了,也許..
覺得Tong對Mew說的那句:“我們不能在一起,但并不代表我不愛你..”
應該改成“我們不能在一起,但我還是喜歡你..”
覺得這樣純純的愛情,更適合用喜歡來形容,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青春的青澀。
看到結局,看到Mew哭了,大家都一樣的心痛。
雖然結局不是完美的,但這就是青春啊。
我看電影的時候,外婆正在我身旁,她突然對我說:“電影只是一個影,過去了,就好了。”
我當時被嚇了一跳,外婆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女人,也許她說出這句話出于無心,但我想這正是她對生活的感悟。
很喜歡Mew的奶奶,奶奶說的那句話:“因為失去了所愛的人,所以寂寞。”
“因為怕爺爺回來找不到我,而寂寞,所以我想留下。”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了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了,至少也有5.6次了吧,我想
這部電影里面所展示的清純讓我深深喜歡上了這部電影,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和亮點之一了
導演很細心,故事里面很多情節都是為了以后故事的發展所埋下的伏筆和暗示
果如其然,兩不半小時的泰國電影,溫情脈脈的感人故事,讓我對以往泰國電影的印象,徹底改變。
多的不說了,喜歡的朋友想必也已經看過了,沒看過的朋友感興趣的話可以去down,下面把我找到的一些有意思的內容發上來和大家共享。
電影里其實充滿了很多帶有隱喻的地方:
1、TONG的房間門上是一個三岔路的圖案,暗示他面臨著多重選擇,房間內的門上是一棵大樹,暗示他的內心其實早已有了情誼深根,而床頭的一幅畫,是耶穌受難圖,代表這段感情注定要以放棄為結局。
2、那出童年的戲劇里,TONG演了一只迷途的小羊,暗示了TONG對自己的不確定,和以后必定要作犧牲的結果,MEW演的角色似乎在暗示他的純潔和注定的孤獨。
3、木偶代表著身不由已,TONG掛上去那個男木偶,代表他選擇了把MEW放在心底,但面對母親和家庭,他也必須選擇放棄MEW。
4、奶奶說,爺爺回來可能會寂寞,所以不愿意搬走,這句話可能也為MEW一直獨自居住埋下了伏筆,也許MEW一直想等TONG的姐姐回來,也等著TONG有一天可以回來找到他。如果搬走了,TONG和TONG姐姐找不到他,是很遺憾的。
5、TONG和DONUT在冷飲店是各點一杯雪糕,但TONG和MEW在冷飲店時卻共用一杯冰淇泠,拍得真的很細膩。
6、TONG的爸爸在醫院里醒來的時候看到一只小蟲從糖水中爬出來,其實隱喻他已經從過去的沉淪當中掙扎出來了。
7、在為June舉辦的PARTY上,TONG的T恤也是精心挑選過的,上面寫的是
“PLEASURE…PLEASURE
THE BEST
ENJOY WORLD
I AM DYING SET HIM
THE ENTERTAINED WITH SINGING AND DANCING IN JOYFUL. ”
中文的意思大概是
快樂…快樂
最好的
享受世界
我為他著迷
快樂的歌唱與跳舞
本片七大感人情節:
最感人的動作:放手
Ying在圣誕夜把自己愛的人交給Tong的時候,人群中,指引Tong找到Mew,然后導演給了放手一個特寫,Ying這一放手就決定了她用自己的終身幸福為代價換取自己愛的人的“希望”。這個動作不僅讓人聯想到“千與千尋”,最后一幕那個男女主角在最后離別的一幕經典的放手。
最感人的話語:有愛就有希望
Mew到Ying家找關于中國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Ying暗戀Mew被發現,Ying說“有愛就有希望”,Mew問Ying她的希望是什么,Ying將自己從小暗戀他所積累的情感,放在一句話上,“我們之間的希望”。當Mew說出“我們是好朋友啊!”,Ying的眼神里流露了哀傷,但正如她所說,有愛就有希望,她為了一個自己愛的人,用了童年到少年的時光來做代價,在童年到少年這段時光里,Ying為愛付出了很多,也沒有后悔過,現在她又用自己后半生的幸福為犧牲,來繼續給愛的人“希望”。
最感人的旋律:同行
只有你是首好歌,但對于這部電影來講,同行的意義更大。
這首歌誕生在主角接觸最緊密的時間段,融合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內涵,也暗示了主角最后的命運,就是不能在一起,但是心永遠同行,因愛而生,因愛而延續。
最感人的選擇:男木偶
圣誕節,Tong和媽媽裝飾圣誕樹。Tong說,選錯了怕媽媽傷心。媽媽說,尊重Tong的決定,然后Tong選擇了男木偶。他知道一定要有所放棄,于是他選擇把對Mew的愛放在心中,這個選擇也表示Tong真正正視到自己的傾向,也明白了自己對這個家庭的責任。導演對于這一細節的刻畫,是非常高超。
最感人的游戲:尋寶
尋寶游戲在兩個男主角小的時候就被作為友誼和愛情的鋪墊,而寶藏逐漸完整的過程也表示愛逐漸清晰和完美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整部影片作為一個線索,直到最后,那個很貴的木偶的鼻子最終才被裝了起來,表示兩個主角終于得到了對方完整的愛。當Mew插上木偶的鼻子,然后哭的那一幕,正是他們理解到自己在這個社會的責任這個現實狀況,以及把愛放在心底,,有愛就有希望的信念。同時June最后的那封信拆開讓Tong的母親尋寶,也表示她走的時候,已經把愛帶給了這個家庭。
不要告訴我幸福
《暹羅之戀》,或許這是一個關于青春與成長的故事,而我卻想起了死亡。人說,愛和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兩個話題,也是最無法回避的話題,那么,在我們的人生旅途里,愛是沿途的風景,死亡是我們的終到站,到底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呢?
其實,如果可以,我真想告訴MEW和TONG,“To all the loves that bring us to life”是怎樣一句自欺欺人的話。如果為了活下去,我們不得不不斷取舍,那么所舍棄的至少不應是靈魂。
那么靈魂里的愛,到底應該是怎樣的愛呢?
《暹羅之戀》里有三組鏡頭(或稱三個情節)讓我動容。第一個情節毫無疑問是MEW在TONG的家庭Party上演唱,整個世界都是MEW的,而MEW眼里的整個世界只有TONG,所以他忘情地歌唱,忘情地傾訴心聲,內心的波動化作眼里的柔情,千言萬語融化在歌聲里,那樣赤裸裸地本性的表達,唯一的理由只有愛。愛會使一個人忘乎所以,忘記傷害和防范傷害,美麗與錯誤,溫暖與憂傷,一切或許不必糾結,那一刻世界靜得只剩下一個人的聲音,因此,獲得的一記親吻,重得勝似生命。第二個情節是TONG在家里幫媽媽往圣誕樹上掛木偶,反復詢問掛在什么地方合適,媽媽不耐煩地說“我都說了隨便啊”,他說了句“我是怕如果我掛不好,媽會生氣”。這時候我的心疼得,象有只手在撕,軟軟的手,慢慢地撕,并不是因TONG的乖巧,而是因其的努力——一個少年正在學習承擔,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帶給親人歡欣,在無能為力的時候所做出第一本性的選擇便是“盡量不添麻煩”,這時候便已知道他必定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了。第三個情節便是影片末尾,并不合適的木偶鼻子插上,MEW望著它,哭泣。我非常喜歡看人哭,無論是怎樣的哭,仿佛不哭便不足以化解心緒一般,因為到了最后,我們什么也得不到,眼淚總還是自己的吧。
因此,所謂的堅強、選擇、責任和成長,都不過是各個利益集團的戰爭,我們既是戰爭的發起人,也是參與者和承受者,包括感情,也只是利益的一部分。
這樣說未免有些冰冷,在談及感情時,我們習慣攜帶一些溫情,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我們堅持認為“舍己為人”者是為偉大可敬,“剛愎自私”者是為渺小可鄙,因為我們必須要遵守社會的規則,以維持某種即成的傳統與平衡。這就象是全人類都在玩著相同的游戲,凡是違反規則者都要遭受懲罰,責令修正,因此,規則比生命重要。自然這樣說有些言過其實,有“反人類”的嫌疑,事實并沒有這么嚴重,同樣是愛與幸福,我們打起了擦邊球,我們起跑的姿勢不符合“大賽要求”,我們追逐的步伐不夠“瀟灑平穩”,因此我們就算跑到了幸福的終點,比賽成績也被視為無效。
所以,TONG的媽媽找到了MEW。“你們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了?”
年少的MEW就象剛跑了幾步的運動員,還沒望到終點,甚至只是本能地往前跑著還沒有終點的意識,就被勒令停止了。
“我只剩TONG一個兒子了,所以我不會讓他走錯路……這樣說吧,將來TONG畢業了,他會有一份好工作,有好收入,然后找個好女孩,接著結婚生子,照顧他的父母,這才是他的前途……”
這是一個賽場監督員發自內心的表達,她不是裁判,每個人都不是裁判,都曾經是運動員。
“為TONG考慮一下吧,MEW,不要再和他繼續了,不管你多愛他,都應該希望他得到幸福,你們這樣下去會有結果么?”
監督員深入淺出的簡短談話,讓少年如雷轟頂,這正是他的軟肋。同樣,這也是萬千同志的軟肋。或許,也是所有非同的鏖戰在情場愛河的男女們在思考的課題。是啊,愛一個人,應該希望他得到幸福,否則這份愛還有什么價值與意義?
于是,這對初涉人世的少年,終于成長了,在若干啟發若干鼓舞若干精神洗禮與人生教益之下,結束了一段美麗的錯誤,留下一句“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是這不代表我不愛你”的經典臺詞,之后……之后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或許他們從此“撥亂反正”踏上了前途的軌道,或許他們“舊夢重溫”繼續著自己的嘗試與追尋。這也正是26歲導演的用心之處,講故事總要有高超的技巧才能使人回味,華美樂章戛然而止的地方,正是我們的心頭之癢。
因此它獲得了一致好評,淚水潸然和慨嘆唏噓之下,我們各自沉思,自省與總結。網絡上有不少觀后感,他們之于TONG的家庭狀況和成長環境,MEW的性格成因和取向判斷,各個角色的立場與做法,給予充分的關注和聯想。但是,沒有人置疑過“愛”,也沒有人去懷疑,愛一個人要讓他幸福。
我就很想給我的愛人以幸福,不是藏著小禮物的尋寶游戲,也不是交付完整小木偶的心結,那也許是一次用彼此一生來充分實踐的體驗。很多時候我想,我認為的好,未必是他認為的好,我所說的正確,未必是他認為的正確,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告訴他什么是幸福。
但是,如果我是MEW,如果TONG的媽媽在我面前說,不管你多愛他,都應該希望他得到幸福,我會告訴她,他的幸福由他決定,如果其中有我,我會因此幸福。
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平等的,如果不幸,那是因為把自己看得過高或者太低。
事實上,有愛就有希望,希望與現實的一步之遙,有人會走一生。
淺淺淡淡的青澀真情 (資料有問題,重發一遍……)
遢羅之戀。
很久沒有感動的感覺了,雖然哭了,但是還是淡淡的,不似從前,看一部電影總是邊哭邊心痛,恨不得自己當導演,愛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豈能讓兩個主角這么折騰,到了最后還是這樣的結局…………
兩個男生應該是高中生吧,青澀的臉孔,但氤氳在之間的卻是真真切切的感情。無法形容MEW 跟TONG 說那番關于生死的話時那種音調和淡定的語氣,那聲調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紀飄來,如一個老人,看盡離別和傷感,歸于平淡,然后習慣寂寞。
MEW是習慣寂寞,沒有人來過他的世界,除了阿嬤和TONG ,他所有的美好全部停留在了童年,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阿嬤去世了,TONG 走了,他的世界也就關閉了,一個小孩子,獨自生活了5年,支撐他的是什么?
這部電影很隱晦,含蓄,很多細節我無法領會,比如阿紅,是確是其人還是真的只是假扮?這點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電影要強調的是當一個最深愛的人離去后余下的人要怎么用愛生活,阿紅只是一個線索,引導我們思考。
但是還有別的地方,TONG 和小瑩之間有情存在嗎?如果有的話,是什么情呢?相信大家都不會忽略TONG 看小瑩的那幾個眼神。我倒是深信小瑩對MEW 的感情的,否則她不會在知道MEW是同性戀之后還問他他們之間還有沒有機會。但是TONG 我就不肯定了,一直到看完我都對他的態度不肯定,他一直在飄忽,游移不定。但是細想這也是電影的安排,因為TONG 本身就不確定他自己是不是同性戀,他一直在掙扎,他也害怕,而且他家里的情況,他知道自己不應該再讓他媽媽操心,所以他掙扎得很厲害,雖然電影中沒有用多少篇幅來描寫他的掙扎,但是細膩的觀眾應該可以察覺到,當然,我覺得還要加上一點想像。
結局很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套用一句已經用到爛俗的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當TONG 說出那句“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是,這并不是說,我不愛你。”我的眼淚真的是就這樣滴下來,沒有成人愛情片那種矯揉造作的痛徹心扉,就是這樣一句單純平淡的話,沒有掩飾,沒有害羞,提醒你也曾經的懵懵懂懂的清澈的愛戀,或者是暗戀,無法在一起,卻在心中偷偷的想念。
MEW 的眼淚那么的讓人心疼,但是你無法安慰他,只能在心里悄悄的說,孩子,這就是成長的陣痛,輕輕重重,緩緩急急,一點一點滲入心口,就這樣慢慢的鎖進記憶,細細的品味吧…………
在網上看見的評論,很感人
在網上看見的評論,很感人,愿與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有人問你,成長后所遺失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你會怎樣回答。在這樣一部泰國電影中,我看到的是導演給出的答案,那就是天真。如果我們不愿遺失,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永遠留在童年呢?若是如此,我們又會失去些什么?
小時候,我們有權利用狹隘的眼界去觀察身邊的一切,在我們的世界里,只有擁有或是沒有,我們從來不會去懷疑,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東西是一定得不到的,我們也不會去相信,這個世界有什么地方是一定到不了的。這,就是天真,純粹的相信美好,永遠看不見絕望。
可是,我們卻始終會長大。當我們成為大人,那么就意味著,必須要接受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一個人停留,并非我們誠心誠意的憧憬,心里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實現。年少時,我們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夢想,五光十色,虛無縹緲,長大后,我們卻只能擁有理想,規劃未來,衡量得失,夢想和理想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夢想總有一天會破滅,它永遠都不會實現,可以實現的只能叫做理想。正如天長地久的愛情與攜手白頭的婚姻,我們渴望前者,但我們最多只能擁有后者
在這個龐大的世界,我們只是滄海一粟,在無常的命運之中,我們的反抗如此無力。當我們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的瞥見現實,越來越習慣自我保護,我們是否還能拿出勇氣,去追逐心中所想,去面對離別,失去,遺棄,孤獨。如果我們選擇聽天由命,隨波逐流,那么,生命之于人類,還有什么意義?電影一開頭,導演就拋出了如此深刻的問題,雖然有些不著痕跡的隨意與淡然,卻重重落在我心上。
MEW是個敏感,細膩,感情豐富的孩子,雖然他一直看起來都是那么的冷漠,不由的又想起了歐陽鋒那句話,如果不想被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MEW就是這樣生活著,只是他不是歐陽鋒,所以做不到那樣決絕,殘酷的冷漠。歐陽鋒是在把心底的無奈,痛楚,施加在他人身上,但MEW卻是不斷的在心底累積情感,甜蜜的,憂傷的,沉重的。很多朋友在一開始看這部片子時,多半喜歡的都是TONG,的確,TONG長得真的很精致,帥氣。但是我卻在看到MEW的第一眼,就很喜歡很喜歡他,他的眼睛里,有我熟悉的靈動。
當在他躺在一片深深淺淺的綠色之中,對TONG輕輕說著莫名其妙的感受。聲音并不高,情緒并沒有洶涌,甚至連一絲痛苦的看不到,有的只是濃濃的憂傷與無可奈何。像是在囈語般,MEW說出了對寂寞透徹的理解。“小時候,寂寞是因為沒有朋友,而長大后,卻更是寂寞得害怕。如果很愛一個人,我們可以忍受有一天,可能會失去他?DONG也明白,離別這件事,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這樣真的可以嗎?很愛一個人,卻不害怕有一天失去他?但是我又會想,可以這樣嗎?我們不去愛任何人,但是這樣的話,我們還可以活下去嗎?這便是寂寞。”我曾經在日記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寂寞其實并不是因為少了一個人,而是因為多了一個人,若是從未擁有,又怎會懼怕失去。應該就是如此吧,我才會喜歡這個叫做MEW的孩子吧。他的身上有我所熟悉的哀愁,舉步不前時的遲疑,但是在他的身上也有我所沒有的勇氣,純粹,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