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般的孤寂呢?仿佛生活失去了朋友,沒有了色彩。什么才是我的朋友,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現在的我缺什么呢?《暹羅之戀》在我的心底激起了巨浪,我的世界開始變化。昨天開始,就想去圖書館,好好的總結這幾天以來的所思所考。可是,總是走不出這個宿舍。《暹羅之戀》同時激起了我對泰語的興趣。看了幾部泰國的電影,覺得泰語的聲音很好聽,就有點兒喜歡泰語了。但是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學習英語是的辛苦。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學習語言的天賦,所以要想學好一門語言,我需要比別人多付出許多。在對漢語的意義檢測中,我也總能發現自己對漢語理解的不明確與偏差。實際上,有很多意思我無法用漢語表達,也有很多漢語詞匯的意思我沒有明確。
可是另一個事實也擺在了我的面前。沒有語言的天賦,我相信自己有理學的天賦,可是,大學的這一年,我對理科的付出并不比高中時對英語的付出少,而英語我進步了,而且很大很穩定,理科我沒有進步。也許是我的遺忘,再或者是我對考試沒有天賦。我喜歡自由的思考與學習。大學的一年里,我沒有為考試做任何的事情。可是,我收獲了什么呢?一籮筐的知識?似乎是有的,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是有意義的。我為什么學習呢?曾今給了自己一個答案:我的理想的實現需要知識,以及我對知識的渴望,所以曾告訴自己,追著知識的到了大學里。可是,到了大學,滿心的都是失望。
報的是物理系,可是大學物理的呆板和高中的思想政治為思想定了一個標準答案一樣,我不得不承擔起一個錯誤選擇帶來的嚴重后果。我埋怨不了讓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選擇了物理系的人,因為決策權在我的手里。可是,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去承擔所有的后果,我真的感到了累。夜里,也常常一個人傷心,可是又知道,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在對你負責,淚水總要干涸。繼續這樣子的生活,大學可以畢業,可是我的理想呢!也許,我的呼聲沒有理由。
也許是《暹羅之戀》讓我對感情又有所追求。故事里的Mew是孤獨的,他的世界只有他一個人。他有父母,可是自小都是離開父母生活的,他有朋友,可是沒有走到了他的內心,他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孤獨。有時覺得當初在外公家的時候,外公和老師們都很疼我,是因為我的淚水。記得,有一次媽媽回到了外公家,只住了一個晚上。媽媽離開的那個早晨,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外公家去上學。坐在班級上,我看著窗外,害怕媽媽走了。終于,忍不住了,我在班上哭了,因為我感到遠處那輛開向遠處的車上有我的媽媽。我哭了,在班上,很傷心。老師問我為什么哭,我看著窗外,那輛車還在,我淚眼仍然模糊。“我媽媽走了!”老師也往窗外望去,沒有回答。小時候,不知道孩子淚水的感染力。現在想想,那個有著傷心淚水的孩子,誰不心生憐憫?
外公很疼我。外公是一個嚴肅的人,但是他的愛很深也很刻骨。小舅舅在監獄里,外公每個月寫給他一封信,我仍然記得外公那一本寫信的參考書。外婆生病那一年里,外公無微不至的照顧了一年,日日夜夜,還有四個住在他家的孩子。外公是一個深情的人,又怎么看不到躲在角落里哭泣的想媽媽的孩子。他心里一定在暗罵二女兒的殘忍,可是又知道,二女兒的苦衷。可是,父母的難處與苦處,為什么讓兩個孩子來承擔?面對這樣一個堅強又熱愛學習懂事的孩子,誰舍得不多給幾分愛?也許,頭幾年里,還有哥哥的陪伴,孤獨不是那么強烈。從外公家到姑姑家,和哥哥的疏遠,我開始了漫長的孤獨之旅。就和故事開始時Tong和Mew的年齡差不多。
自小對哥哥的依戀,演化成了我的同性戀色彩。可是,故事里的Mew有Tong,而我沒有任何人,除了自己。所以《暹羅之戀》就像我曾今有過的理想。說是曾今,那是因為我有一段時間,沒有這個理想。孤獨了許久,寂寞了許久,在一次次擺脫孤獨寂寞的嘗試的失敗中,我放棄了解脫,選擇了去面對去適應孤獨與寂寞。我很成功的適應了孤獨寂寞。高一是最后一次失敗,高二是一個過渡,高三我就沒有了孤獨與寂寞的感受,因為處在高處的人注定孤獨。可是,到了大學,我不再身處高處,所以孤獨不是注定的。《暹羅之戀》的適時出現,把一切都表面化了。因為不再身處高處,潛意識里我相信有人能夠化解心中的孤獨與寂寞,《暹羅之戀》使得這種潛意識變成了意識,所以我希望有一個Tong那樣的人來到我的世界,化解心中的結。
然而,Mew孤獨,但是他可以用音樂來表達自己,正如他的奶奶所說的那樣:“也許有一天,你可以用音樂告訴一個人你的感情。”而我什么也沒有,我只有寫著日記,向自己表達自己的感情,我用什么來表達我的感情。Tong不孤獨也不寂寞,雖然父親陷入自責不能自拔,但是他的家境還是很不錯的。Tong有很疼他的父母和宣泄情感的朋友,還有愛他的女孩兒。從Tong對女孩兒的不堅定的愛,和對Mew的堅定中可以看出Tong是個愛男孩兒的人,可是,他自己對這并沒有太多的關注,因為這是他感情的自然流露。我有可能是Tong嗎?顯然不可能。我若有Tong的條件,我的生活將會美好得無懈可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蝴蝶效應總是存在的,也許最初條件的改變將會導致未來的重大變化,比如我不會有這種想法。很淺薄的思考,可是今晚就是這么想了。
我沒有任何很好的才能,也沒有很好的條件,我憑什么來立足。今晚和妹妹又聊了幾個小時,我叫她做兩個準備,一個是考了本二,一個是考了本三。她也說,就她認識的人中,我算是最好的。也許,我可以以此聊以自慰了,畢竟我也算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了。可是,為什么總覺得自己不好呢?妹妹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想法都會有所不同于側重。但是,我總覺得,事實沒有給我足夠的證據證明我是好的,所以我只能認為自己是不優秀的,至少在百里挑一的人才中我什么都不是。喜歡Tong透露出的清純氣息,網友的評論中很多人贊美這種氣息。我喜歡的,并且是受歡迎的,我自然想要吸收。或許《暹羅之戀》只是個引子吧,它把我已經獲得的一些潛質吸引了出來。
《暹羅之戀》后,為了獲得Tong的那種氣質,我似乎有了點兒變化。常常和表姐們聯系了,也開始和政晶聯系了,不知道為什么,心中懷著Tong的那種氣質,自然而然的就做了,沒有當初的那么多的羈絆。當初的羈絆也不知道上哪兒去了,似乎沒有存在過。聊天的內容很多,和政晶聊得很深入,和表姐聊的時候也不再拘謹自己的情感了。感覺很好,我就順著它下去了。似乎Tong的氣質的獲得,直接影響了我的交流。我想繼續這種發展,因為其中包含了對所有人的寬容與愛,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或許《暹羅之戀》,就像高中時的那位鄰居,引導我開始走出我世界,現在,這部電影將帶我走進他世界。我期待著,也努力著,雖然,不知道這是否是符合客觀的實際,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但是我都愿意試一試,不到絕望不放棄。慢慢的,也似乎發現了自己更加善于拒絕和要求了,經驗的積累在被吸引了出來。可是,接踵而來的或許是,會與不會之間的低谷,我當有所準備。我相信,我會成功的。成功什么呢?自然的,自信的與他人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