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寫作知識的時候想到了八股文和三段論。覺得他們之間是有一定的關聯的。不僅覺得很有趣,突然想古代八股文寫得好的學生,一定也能寫出好論文了。
由于一篇《反對黨八股》使得八股文徹底被打入泥土。但是實際上八股文的體例,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式的充滿文學色彩的議論文。聽說最新的杭州語文課本里面又開始選入了優秀的八股文,看起來,語文教學也認識到八股文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八股文代表了嚴格的結構化文體。從“破題”釋義,到“承題”接應,提出觀點;接下來以“起講”和“入手”準備展開,承上啟下的過渡;“分股”“起股”“中股”“后股”詳細論述,層層遞進;最后以“束股”得出結論,結束全篇。這種結構化文體,對于進行非虛構寫作的人來說,其實是很好的學習寫作結構的套路。
下面的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八股文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后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
下面是杭州中學課本里選入的一篇八股文范文: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題)
蓋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承題)
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恒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財所有,不盡于聚斂。(起講)
閭閻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有者,無憂矣。(第一股)
里野之間,如茨如粱,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第二股。以上起二股)
百姓既足,君何為而獨貧乎?(出題)
吾知藏諸閭閻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歸之府庫,而后為吾財也。(第三股)
蓄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積之倉廩,而后為吾有也。(第四股。以上中二股)
取之無窮,何憂乎有求而不得?(第五股)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無備?(第六股。以上中二小股)
犧牲粢盛,足以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資朝聘之費。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給之也,其孰與不足乎?(第七股)
饔飧牢醴,足以供賓客之需;車馬器械,足以備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應之也,又孰與不足乎?(第八股。以上后二股)
吁!徹法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收結)
題注:“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出自《論語·顏淵》。
譯文:
下面的百姓如果富有,那么,高高在上的國君也肯定會富足。
國君的財富,是深深埋藏在老百姓之中的。百姓如果富有了,怎么會單剩下國君獨自貧窮的道理呢?孔子弟子有若深刻告訴魯哀公,君與民本是相輔相成的。
有若的意思大概是說:魯哀公之所以加重稅賦,是因為國用不足;若要使國用富足,為什么不先使其百姓富足?如果能做到一人受田百畝,百姓得其九,國君取其一,并且國君常存節約用度愛護百姓之心,按十取一來征稅,不用嚴厲的稅賦對待百姓以養活自己,那么,百姓勞動果實就不會被征稅所困,百姓的財富也就不會因聚斂而盡。
(如果)閭巷之內積蓄富足,糧食滿倉,那么,對那些上要侍奉父母,下要養育妻子兒女的人來說就不會有憂慮了。(如果)田野之間谷物滿野,高粱遍布,那么,對那些既要養生又要送死的人來說,與就沒有什么缺憾了。
百姓已經富足了,國君怎么會獨自貧困呢 ?
那些藏在閭巷之內的財物,國君都能得到并擁有,不必非得歸藏于府庫之中,然后才是國君的財富。那些貯存在田野之間的谷物,國君都能得到并使用,不必非得儲藏在倉庫之內,然后才為國君所有。
如果財物取之不窮,有什么要用而不得用的憂慮呢?如果財物用之不竭,有什么有事而沒有準備的憂慮呢?
供祭祀用的家畜和谷米足以供祭祀之用,玉帛以及盛物之器,足以滿足會見天子的費用。如果費用不足,百姓自然會用度不足,百姓自然會將自己所有供給,國君又怎么會用度不足呢?食用物品足以供養活賓客之需,車馬器械足以供征戰之用。如果用度不足百姓自然會將己之所有滿足供應,國君怎么會用度不夠呢?
啊!十取一稅法的確立,本來就是為百姓著想的,國家用度的滿足也是因為有這個稅法,又何必加重稅賦來求得國君富足呢?
我們在中學學寫議論文,老師還教過“三段論”。三段論,可以算是西方邏輯學思想。
三段論
三段論推理是演繹推理中的一種簡單推理判斷。
他包含:一個一般性的原則(大前提),一個附屬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陳述(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陳述符合一般性原則的結論。
三段論推理:思維時,大腦首先用一個人為定義的內容極為明確的、囊括的范圍比較大的總的原則A(簡稱‘大前提’),再通過科學實驗尋找另外一個概念小前提B,B的概念的全部內涵能夠一定被包含在大前提A內、并且用文字描述的B的概念的內容時,不能人為與大前提A的內容本質完全一樣(B簡稱小前提),然后按照小前提B如果屬于大前提A范圍內,那么B的性質一定與大前提的性質一樣,而得到可靠而正確的判斷,此思維過程叫做正確的下結論C過程——科學術語叫做“三段論推理”。
三段論的邏輯推理思想和八股文的寫作套路結合起來,寫非虛構文章必定結構完美條理清晰了。
………
HI,我是簡書出版的合伙人、策劃編輯、知識服務設計者張瑞喜。
簡書小伙伴已經有三本書:
徐林Grace:《自律——逃離舒適區,成為自己的女神》
拆書幫趙周等:《提問力》
經由我的手編輯,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并上市。
分享你的才能,打造個人品牌,歡迎和我交流。了解出版,創新內容產品,歡迎關注我的出版專輯:《創新內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