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線程
當程序第一次啟動的時候,Android會同時啟動一條主線程( Main Thread)來負責處理與UI相關的事件,我們叫做UI線程。
為何用handler
簡單的說:當主線程隊列處理一個消息超過5秒,android 就會拋出一個 ANP(無響應)的異常,所以,我們需要把一些要處理比較長的消息,放在一個單獨線程里面處理,把處理以后的結果,返回給主線程運行,就需要用的Handler來進行線程建的通信。
handler簡單使用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 TODO 接收消息并且去更新UI線程上的控件內容
if (msg.what == UPDATE) {
// 更新界面上的textview
tv.setText(String.valueOf(msg.obj));
}
super.handleMessage(msg);
}
};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子線程中通過handler發送消息給handler接收,由handler去更新TextView的值
try {
//do something
Message msg = new Message();
msg.what = UPDATE;
msg.obj = "更新后的值" ;
handler.sendMessage(msg);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Handler的handleMessage方法
- 向Hanlder的構造函數傳入一個Handler.Callback對象,并實現Handler.Callback的handleMessage方法
- 無需向Hanlder的構造函數傳入Handler.Callback對象,但是需要重寫Handler本身的handleMessage方法
Looper簡單說明
在主線程申明Handler,有時我們需要繼承Thread類實現自己的線程功能,當我們在里面申明Handler的時候會報錯。其原因是主線程中已經實現了兩個重要的Looper方法
首先looper對象不能為空,就是說loop()方法調用必須在prepare()方法的后面。
Looper一直在不斷的從消息隊列中通過MessageQueue的next方法獲取Message,然后通過代碼msg.target.dispatchMessage(msg)讓該msg所綁定的Handler(Message.target)執行dispatchMessage方法以實現對Message的處理。
在子線程中簡單使用Handler
Handler本質是從當前的線程中獲取到Looper來監聽和操作MessageQueue,當其他線程執行完成后回調當前線程。
子線程需要先prepare()才能獲取到Looper的,是因為在子線程只是一個普通的線程,其ThreadLoacl中沒有設置過Looper,所以會拋出異常,而在Looper的prepare()方法中sThreadLocal.set(new Looper())是設置了Looper的。
class Rub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Handler myHandler;
// 實現Runnable接口的線程體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①、調用Looper的prepare()方法為當前線程創建Looper對象并,
創建Looper對象時,它的構造器會自動的創建相對應的MessageQueue*/
Looper.prepare();
/*.②、創建Handler子類的實例,重寫HandleMessage()方法,該方法處理除當前線程以外線程的消息*/
my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tring ms = "";
if (msg.what == 0x777) {
}
}
};
//③、調用Looper的loop()方法來啟動Looper讓消息隊列轉動起來
Looper.loop();
}
}
注意分成三步:
1.調用Looper的prepare()方法為當前線程創建Looper對象,創建Looper對象時,它的構造器會創建與之配套的MessageQueue。
2.有了Looper之后,創建Handler子類實例,重寫HanderMessage()方法,該方法負責處理來自于其他線程的消息。
3.調用Looper的looper()方法啟動Looper。
然后使用這個handler實例在任何其他線程中發送消息,最終處理消息的代碼都會在你創建Handler實例的線程中運行。
總結:
Handler: **
發送消息,它能把消息發送給Looper管理的MessageQueue。 **
處理消息,并負責處理Looper分給它的消息。
**Message: **
Handler接收和處理的消息對象。
**Looper: **
每個線程只有一個Looper,它負責管理對應的MessageQueue,會不斷地從MessageQueue取出消息,并將消息分給對應的Hanlder處理。
主線程中,系統已經初始化了一個Looper對象,因此可以直接創建Handler即可,就可以通過Handler來發送消息、處理消息。 程序自己啟動的子線程,程序必須自己創建一個Looper對象,并啟動它,調用Looper.prepare()方法。
prapare()方法:保證每個線程最多只有一個Looper對象。
looper()方法:啟動Looper,使用一個死循環不斷取出MessageQueue中的消息,并將取出的消息分給對應的Handler進行處理。
MessageQueue:由Looper負責管理,它采用先進先出的方式來管理Message。
Handler的構造方法,會首先得到當前線程中保存的Looper實例,進而與Looper實例中的MessageQueue想關聯。
Handler的sendMessage方法,會給msg的target賦值為handler自身,然后加入MessageQueue中。
源碼分析轉自地址:http://blog.csdn.net/amazing7/article/details/5142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