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劉影,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無處不在的人格》這本書中第一章 ?焦慮型人格部分的內容
首先,我們看焦慮型人格有什么特點
1.相較自己或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風險,擔心過于頻繁或強烈
2.肢體的經常性過度緊張
3.對風險的持續專注:戒備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以掌控狀況,即便是風險極低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或不太嚴重的事件
焦慮型人格的好處和弊端,一方面是謹慎的態度和掌控的傾向,另一方面則是過度的緊張和痛苦。
其次,焦慮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既有遺傳因素,也有教育因素,
1.多項研究表明,在不同形式的焦慮癥中,焦慮癥患者的一級親屬中有1/4也患有焦慮癥
2.環境 ?一些研究表明,在焦慮癥患者中,恐慌癥或廣場恐懼癥,以及生活事件,在焦慮癥爆發的前幾個月會更加頻繁的出現
第三,焦慮有什么作用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我們在面對出現風險的情形時,或多或少都會感到焦慮,這種焦慮是一種令人不舒服的情緒,所以我們會提前進行安排以避免承擔風險;
但過于焦慮的人為了逃避不舒服的焦慮情緒,則會缺席他們認為過于困難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對他們而言太過麻煩,所以焦慮可以成為掌控形勢和規避風險的催化劑,但也可能成為一種障礙。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正是因為焦慮的血脈經過自然選擇的考驗留存了下來,因此焦慮對生存具有一定的價值
第四,當焦慮成為一種疾病
廣泛性焦慮癥表現為沒來由或過度地擔心,外加三種癥狀:
1.植物性神經系統過度活躍,心悸,流汗發熱,喉頭發緊
2.肌肉緊張,震驚,痛性痙攣,往往造成疲勞感
3.對周圍環境的高度警覺探查,感覺被窺伺,極度興奮,因焦慮而無法集中精神,睡眠紊亂,應激性
廣泛性焦慮癥,是名副其實的疾病,需要接受治療,最有效的治療通常是心理治療結合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中的認知治療和行為療法,已經被證實具有相當的療效,我們對患者提出以下建議:
1.學習放松,以幫助患者自行控制過度的焦慮反應,
2.認知重建,治療師幫助患者重新認識自己的焦慮思維,特別是幫助患者重新評估被自己高估了的危險的嚴重性和可能性
第五,如何應對焦慮型人格?
我們應該做的
1.向焦慮型人格者表明自己是可靠之人,
2.施以善意的幽默
3.幫助焦慮型人格者相對地看待事物,
4.鼓動焦慮型人格者就醫
不應該做的:
1.不要讓自己被焦慮型人格者支配
2.不要給焦慮型人格者意外驚喜,
3.不要徒勞無益的跟焦慮型人格者分享自己擔心的事情,
4.避免談及令人不快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