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蔣琬,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熟悉三國歷史的人一定知道他其實是三國時期蜀國繼諸葛亮之后的第二個丞相,蜀漢大將軍、大司馬。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今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與諸葛亮、董允、費祎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年少時就聰明過人,且儀態(tài)軒昂、氣度不凡,關(guān)鍵是還非常好學(xué)。所以,蔣琬與表弟劉敏(曾協(xié)助費祎擊退魏軍,封云亭侯)二十歲出頭就因才學(xué)出眾而聲名鵲起、名噪一時。后來,蔣琬跟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縣(今成都雙流)縣令。
然而,好景不長,后來蔣琬因為不理政事且沉醉不醒被劉備抓了個現(xiàn)形、觸怒了劉備,差點被殺頭。幸虧諸葛亮愛惜人才、出手相救。諸葛亮對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望主公明察”。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說諸葛亮認為蔣琬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只要他有本事,不必在乎他喝酒失態(tài)這點小事兒,“不以修飾為先”就是我們常說的“大丈夫不拘小節(jié)”。就這樣,在諸葛亮的勸說下,劉備就饒了蔣琬的小命。多虧了諸葛亮的“助攻”,蔣琬才免于一死,所以后來才有機會被重新啟用。
不過蔣琬被重用基本都是后主劉禪即位之后的事情了,因為劉備壓根兒沒把蔣琬看在眼里——畢竟他手下有個諸葛亮——蔣琬等文臣跟諸葛亮比就都可以說是渣渣了。但是,也正因為是“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親自求的情,所以劉備也不好不給面子。如果換作其他人求情,蔣琬估計早就一命嗚呼了。
不過,對于蔣琬“醉酒瀆職”一事,清人湯鵬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蔣琬為廣都長,不治事;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則群僚服。當(dāng)其蓄也,疇必之?迨其發(fā)也,乃稱之?!笔裁匆馑寄兀空f白了,湯鵬認為這是蔣琬自導(dǎo)自演的一出戲,通過鋌而走險的方式引起劉備的注意、以期獲得重用。其實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從諸葛亮的話中也可以看出:蔣琬很有可能是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了、沒有得到劉備的重視才導(dǎo)演這出戲的。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蔣琬確實是匹千里馬,而諸葛亮就是他的伯樂,倘若沒有諸葛亮的“慧眼識英才”,蔣琬很可能就庸庸碌碌一輩子了。
在諸葛亮的悉心教導(dǎo)、重點栽培下,蔣琬的能力得到了一步步的體現(xiàn),因此屢受提拔。到公元230年(建興八年)的時候,蔣琬已經(jīng)接替張裔成為了丞相長史、撫軍將軍。當(dāng)時,諸葛亮每次外出征戰(zhàn)的時候都命蔣琬在內(nèi)主持政務(wù),負責(zé)籌集、運送糧草和補充兵源。諸葛亮果然沒有看錯人,蔣琬盡心職守,從沒有出過錯。
后來,也不知道蔣琬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諸葛亮基本上逢人就說:“蔣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寬和,應(yīng)該與我一起復(fù)興漢室”,并密表劉禪“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軍國大事可以全部交給蔣琬”。換句話說,蔣琬后來能成為丞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諸葛亮的不斷舉薦(所以,大家知道跟對領(lǐng)導(dǎo)有多重要了吧)。當(dāng)然這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蔣琬首先憑借自己的才干贏得了諸葛亮的認可。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后主劉禪依諸葛亮遺言任命蔣琬為丞相、大將軍,錄尚書事,與費祎一起處理丞相事務(wù)。
蔣琬能成為“蜀漢四相”之一,說明他的確有一套。當(dāng)蔣琬正式主持蜀國朝政的時候,發(fā)生了兩件事,而這兩件事也充分體現(xiàn)了蔣琬的寬宏雅量和高明。
話說,蔣琬屬下有個叫楊戲的人,此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蔣琬和楊戲兩人之間的對話經(jīng)常是:蔣琬嘚吧嘚地說,楊戲卻一聲不吭、只應(yīng)不答。對此,蔣琬自己倒是不放在心上,可是架不住有人看不慣啊。于是這些人就在蔣琬面前嘀咕:“楊戲這小子太不識抬舉了,您跟他說話他居然敢不回答,這也太無禮了吧!他對您如此怠慢,實在是太不像話了!”蔣琬卻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dāng)面說贊揚我的話,那不是他的本性;但是讓他當(dāng)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又擔(dān)心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他在顧及我的面子呢!”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叫楊敏的督農(nóng)(顧名思義是個農(nóng)官)曾經(jīng)大放闕詞,說蔣琬“做事糊里糊涂,實在不如前人”。有人把這番話告訴蔣琬(很可能還添油加醋了),欲置楊敏于死地。但是蔣琬說:”我確實不如前人,楊敏說的并沒什么不對?!彼^“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后來這個楊敏犯罪入獄了。大家都以為蔣琬一定會借題發(fā)揮、借機搞死他,都認為楊敏必死。但蔣琬從始至終都只是依律辦事,并沒有無端給楊敏加罪。
這之后,便有人稱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了。
蔣琬死后,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稱贊蔣琬的道德情操,聯(lián)云:“小心自可襄諸葛,大度尤能恕二楊”。這里的“二楊”便是指楊戲、楊敏二人。
人們常說諸葛亮死后“蜀中無人”,但蔣琬卻是一位難得的治國安邦的大才。當(dāng)然,蔣琬在治國理政方面主要的功績還是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嗯,頗有西漢時期“蕭規(guī)曹隨”的意思。
盡管只是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但正如“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一樣,守成也決非易事。蔣琬自總攬軍政起,到公元246年(延熙九年)病卒,竟也竭盡全力守國安邦長達十二年,也算是功勛卓著,因此死后謚曰“恭”。
如今,在綿陽市郊西山的蔣恭候祠前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上書——“忠貞勛名貫日月,渤石篆籀歷星辰”。誠然,往事已千年,但蔣琬的美名仍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