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全腦行業很久,撒貝寧的照相記憶法的確很令人羨慕。然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真正能做到像照相機一樣,“咔嚓”一下就記住了的,成人少之又少,7歲左右的孩子還是比較多。
記憶分為兩個過程,一個是記,一個是憶。在記的時候,我們從小到大最習慣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讀,也就是聲音記憶,通過不斷的重復語音來進行記憶,一般語文和英語上用的最多了。第二種是圖像記憶,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都會用到,記個路,看個漫畫,看個電影等等,就是圖像記憶。第三種是默寫了,古人也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
什么事憶呢?其實就是將記下來的內容進行一個輸出的過程,有的時候需要我們默寫下來,有時候需要我們口述出來。一個人的記憶力好不好,其實檢驗的標準就是他的輸出的多少和輸出的精確率。
我們發現,記憶力特別好的人,他們的回憶能力是非常厲害的。曾經看過愛迪生的自傳,他提到,在他深度專注思考的時候,或者他進行回憶提取曾經記過的某些資料時,他的前額就會出現非常清晰的畫面,也就是下文要說到的“虛擬屏幕”。這些清晰的畫面其實就是我們教學過程中講到的清晰的想象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記憶力好的人,他們的清晰想象能力是非常厲害的。想象的越清晰,記憶就會越深刻。于是在記憶力訓練方面,前期都是訓練清晰的想象能力。教學中使用的補色卡,曼陀羅卡片等,都是為了激活前額的清晰想象能力。這種能力一般在我們8歲之前是非常明顯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能力就會越來越退化。所以,很多全腦訓練的公司都會把受訓學員的年齡控制在6-18歲。當然,有一些經過訓練的成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孩子吧!很多孩子可以做到照相機記憶,其原理在于孩子的前額,也就是我們說的腦屏擁有清晰的想象能力。也就是說,你對于你視覺看到的東西比聽覺更加的深刻,比如你聽到一段優美的描述春天的文字和你看一段春天百花盛開的視頻,哪個的沖擊力更加的強悍?當然是畫面了。除了天生是聽覺型的人除外。我們人天生對于我們看到的事物印象更加的深刻。
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也就6到8歲,他們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好的。想象一個西瓜,那就是一個可以抱著吃的西瓜,想象一個毛茸茸的小狗,也是非常貼切的。孩子的想象能力近乎于一種清晰的想象,也就是“看到”。
對于成人來說,我們的想象能力就沒有那么清晰了。想象藍色的大象,想象一朵紅玫瑰在你眼前,我們大概還是能夠想象出來的,然而這些都是模糊的想象能力。什么時候成人會體驗到清晰的想象能力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體驗過,就是在夢中。當我們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夢的時候,早上回憶起來就好像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樣。對于夢境中的各種畫面,氣味,聲音,顏色,甚至我們的情緒感受,我們都是非常清晰的記得的。這種感受跟清晰的想象能力是類似的。
對于孩子來說,如何才能擁有“照相記憶”的能力呢?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簇就成的,都是經過學習和訓練的。這種訓練前期就是想象力的練習。在我的荔枝FM上有很多想象力訓練的音頻,歡迎大家去戳,全都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想象力訓練練習。當我們開始訓練一段時間的想象力之后,我們會發現,我們可以很輕松的將看到的文字直接轉化成圖像。當然有些文字是比較抽象的,比如感恩,能量等等,這一類的詞匯經過想象力訓練后可以直接把文字看成圖像。孩子的看到就相當于閉上眼睛后,想象出一塊巨大的屏幕,把記憶的素材看完之后投射在這塊清晰的想象出來的屏幕上。所以你們就看到了很多孩子們展示的“照相機記憶”了。
對于成人來說,進行清晰的想象訓練是很有難度的。通常用的是圖像記憶法比較多。但是我們可以使用“照相回憶”這一能力。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成人,包括很多記憶大師,他們慣用的方法就是右腦的圖像記憶。這種方法可以高效的進行精確記憶。當然也會進行回憶,但是回憶用的也依然是“圖像回憶”,聯想法,定樁法,宮殿法,數字密碼法,等等,依然是“看到圖像”再翻譯成文字語言。如果我們用“照相回憶”的方法,就是刻意尋找和建立“腦屏”的過程。什么意思呢?當我們用圖像記憶法記憶完信息后,再閉上眼睛,把文字就像電腦打字一樣在我們想象出來的虛擬屏幕上敲上這些字。“照相回憶”的關鍵在于,已經記住了信息,回憶的時候只是把信息精確一下,在什么位置,什么大小,什么顏色,什么字符。當我們習慣進行“照相回憶”之后,我們會發現,我們也可以跟小朋友一樣,看到文字,直接在“腦屏”投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