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分析一篇非常老的爆文,大概是二零零幾年的一篇《我奮力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暴露年齡,捂臉)
這篇文章一經推出,就被各大雜志報紙連續轉發,那年還沒有微信,博客還是主流。這篇文章在紙媒和網絡上被轉載得鋪天蓋地,由此也引發了很多討論。還有一個作者寫了另外一篇《我奮斗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也被傳播得非常廣泛。我覺得這篇文章算是眾多10萬加爆文的鼻祖,因此想分析一下。
一、標題。
反常識,及巧用數字,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喝咖啡本身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為什么需要奮斗18年,這明顯違背常理。這個標題非常抓人眼球,讓讀者忍不住到文章中尋找答案。
二、選材。
?? 1、 話題性:文章題材是關于階層跨越的,主要以一個農村學生經歷高考的獨木橋,考上重點大學,然后在一線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經歷為基礎。
文章敘述了階層跨越的現實障礙、農村學生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一些其他階層的偏見。關于階層的話題非常有探討性,底層尤其是農民階層的學生是否能夠實現跨越,以及能跨越到什么程度,從而引起全民大討論。
2、合規性:文章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但是寫得比較有分寸感,沒有過多的深挖敏感內容,如政策政治等客觀原因只是一帶而過。主要以個人經歷和所見所聞出發,重點明確,敘述比較客觀、理智。
三、角度
1、全局觀。作者基于親身經歷,了解學生的求學狀態,以及和城市學生的差距對比,對階層差距有非常直觀地體驗。寫出來的文章有事實基礎,有理有據,非常具有說服力。
?2、引起共鳴:這篇文章的受眾非常廣泛,一方面是眾多來自農村的學生,覺得作者完全表達出了他們的心聲,恨不得引作者為知己。
一方面是對農村學生抱有偏見的城市階層,他們有的是沒有意識到階層的差距如此之大,有的是對作者敘述的內容不以為然,認為作者夸大其詞。
這篇文章像是一個小火苗,燎到了各種材質的燃點。不管哪方看到文章都認為自己有話說。
一篇文章能讓持有贊同和反對意見的受眾全部都跳出來討論,不得不說是很成功的爆文。其實爆文自始至終都有,只不過平臺不同,載體不同。走心的內容加上針對性的技巧訓練,寫出爆文不是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