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南詔國(738年-902年)是一個八世紀崛起于云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邏閣于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小國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為六詔(詔即部落的意思),即蒙舍詔(今巍山東南部)、蒙巂詔(今巍山北部漾濞一帶)、鄧賧詔(今洱源鄧川)、浪穹詔(今洱源劍川一帶)、施浪詔(在浪穹詔東北)、越析詔(今賓川)。因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南詔統一洱海地區,消滅其余五詔的過程,是充滿血腥和殘酷的過程。期間流傳著很多故事,“南詔王皮邏閣火燒松明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南詔王皮邏閣火燒松明樓”說的是:起初六詔年年征戰內訌,為搶糧食、女人、金銀,讓黎民百姓年年遭殃。六詔中,勢力最強的便是位于云南最南部的南詔。由于南詔歷經高祖細奴羅、世宗邏盛炎、太宗盛邏皮三代的勵精圖治,到第四代詔主皮邏閣時,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遠遠強于其他五詔。正因南詔實力最強,便意圖滅掉其他五詔。
為了減少其余五詔的抵抗,南詔王皮邏閣想出了一條毒計。六月二十五日,南詔國王以祭祀祖先為名,邀請其他五詔的國王到大理赴宴,宴席就擺在他新蓋的松明樓里。之所以用松木建成的松明樓來招待五位詔主,是皮邏閣想讓六詔商討結盟立他為王,如果結盟立王意見統一,便放五位詔主安然離去,如若不統一,他便一把大火將五位詔主活活燒死。
鄧賧詔的妻子柏潔夫人美麗善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在唐樂方面甚是出眾,是六詔中最具才華的女子。當她知道皮邏閣在松明樓宴請五詔的國王時,她認為這是一個陰謀,認為皮邏閣居心不良。當所有的詔王離開后,柏潔夫人非常擔心,她試圖阻止自己的丈夫前往,鄧賧詔主感到十分為難,如果不去赴宴,那么,其他詔主一旦達成聯盟,他們第一要攻打的就是鄧賧詔,他不得不為自己的子民著想,所以,他依舊應約前往。臨行前,柏潔夫人預感夫君此去兇多吉少,于是,親手為夫君帶上鐵鐲,寓意保佑夫君平安歸來,再三叮囑鄧賧詔要小心行事。
結果,宴席上,五位詔主強烈反對皮邏閣稱王。于是,正當人們在松明樓里飲酒作樂、歡歌狂舞的時候,皮邏閣借故下樓,并用火將請來的客人通通燒死在松明樓里,五位詔主無一幸免。
事后,皮邏閣對外謊稱是一場天火燒毀樓閣,并讓各位詔主夫人前來認尸,她們在廢墟中苦尋自己的夫君,悲痛欲絕的夫人們甚至用手在炭火中扒尋尸體,手指都磨的鮮血淋漓。四位詔主夫人面對著燒焦的尸體懊惱不已,只有柏潔夫人一眼認出了戴著鐵鐲的鄧賧詔主的尸體,心中早已明白根本不是什么天火燒樓,而是皮羅閣為了稱王的野心動了殺機。
皮邏閣得知柏潔夫人如此聰明賢慧,就下令把她找來,強迫她和自己成親。柏潔夫人說:“只要你答應我在松明樓的灰燼旁邊搭上一座孝堂,讓我給丈夫守孝一百天,痛痛快快哭一場,等到孝期滿了,我就和你成親。”皮羅閣答應了她的要求。為了表達水火不相容的決心,七月二十三日那天,柏潔夫人來到洱海岸上哭祭丈夫,然后縱身投入洱海。柏潔夫人跳海自盡隨亡夫而去,只留下了這段令人感慨萬千的愛情故事。
柏潔夫人死后,皮邏閣于783年一統六詔,成了南詔王,他欽佩柏潔夫人的忠貞,封柏潔夫人為柏潔圣妃,建廟立祠供后人敬仰。為了紀念柏潔夫人,云南大理人每年六月二十五日晚上還要過火把節。這天晚上,人們騎上飛馬,舉著火把,繞著大理城奔來奔去,表示搭救柏潔夫人的樣子。同時,女人們也都用紅色的鳳仙花把十個指甲染得鮮紅,以紀念柏潔夫人對丈夫的堅貞。
2009年6月火燒松明樓傳說故事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