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不能沒有苦難
——高中生活回憶
冉冉讀書會的第一本共讀書目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捧起這本書,沉甸甸的,加之評價如此之高,更是不敢有半點的懈怠。
第一章內容就是少平上高中的生活描述。
留的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對于飯菜的描寫。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饞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其它內容和甲菜一樣,只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可就差遠了,清水煮白蘿卜——似乎只是為了掩飾這過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幾點辣子油花。不過,這菜價錢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錢。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饃,玉米面饃,高粱面饃。
因為家境貧窮,每日吃飯總見他最后一個來,吃最硬的焦黑的高粱面饃,摻著雨水的菜根倒上開水后泡著來吃。讀到此,腦子里就一下子涌進來很多自己上高中的場景,那個想想都不愿意再回憶的高中生活。
我上的高中,是縣城里最好的高中,能夠進到這所高中上學是很不容易的,可能他們都是拔尖者,也都是堅韌者。當時背著自己的被褥,進寢室的時候就被眼前的景象就被嚇呆了。一間宿舍房,大致有現在教室的一半這么大,足足住了24個同學,24張床成上下兩排,幾乎填滿了整個寢室。進進出出的都要仄歪著身子,很是不方便。而我住在靠門口的下鋪,還算自由。只是每次都會成為同學吃飯的飯桌,所以被褥也常常弄的臟兮兮的。你可能會說,是不是他們欺負你啊,這完全不是。說到這,一定要提一提高中在學校吃飯的場景。
我不是有意要跟孫少安比苦難,但是,能吃飯真的很難!
每天開飯的時間,一個學校的所有的學生聽到那個下課吃飯的鈴聲,都奔跑著向飯堂,此時此刻,你也會見到飯堂里烏洋洋的站的全是人,他們不是在打菜,而是在排著隊去領饅頭。一個學校幾千人打饅頭的地方只隔著一扇門,這門是老式的兩個門板組合在一起,中間有一把鏈子鎖串著,它屬于半開狀態。所有的同學們都要拿著飯票,從這個半開的門遞過去自己的飯票遞給里面的師傅,然后師傅再把饅頭遞出來。饅頭我們這里叫杠子饃,長條形,如兩個方形饅頭擠在一起沒有破開。女生一般一次性都買一個,也就有兩個饅頭,男生一般都會買四個饅頭,也就兩個杠子饃。你看吧,那么多人圍起來可真蔚為壯觀。誰的勁大就能擠到前面最先買出饅頭來,也從來不知道排隊是個什么規則。我們很多的室友或者同學都會組隊,每天一個同學一下課,那都不去,什么事不干,直接跑到那兒去領饅頭,另外的同學去打打菜或者是湯,你們如果不分工的話,領完饅頭之后你絕沒有時間去領湯或者是去打菜。如果你自己單獨行動,就會誤了班里面規定的時間點,因為班主任只給你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過了這個點之后你再進班,可又被班主任懲罰的。所以,每次到吃飯的時候都是我們提心吊膽,但也都是我們最熱鬧的時候,可以東西南北任意亂侃,仿佛這個時候才是我們出來放風的時候。
再來說說,更讓人愁的則是每天晚自習之后回寢室需要用水,雖然男女生不公用一個水龍頭,偌大的一個女生宿舍根本就沒有自來水管!那你要問我你們是怎么用水的呀,我就要認真的跟你們說道說道。當時咱們的女生的宿舍樓的后院住著,我們學校的三位老師在這樣的一個院落里就有一個水管,它是供給我們所有女生用的一個水龍頭,也因為年久未修水流的速度也極為慢,可以用細水長流形容。尤其是到晚上人多的時候,每個人都掂著水壺端著盆子來接水,那個隊伍排的呀,真的是浩浩蕩蕩的你等了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甚至還等不到接一盆水。每次在接水的時候我們也是一個人提著幾個盆在那接水,自然而然你去的晚,可能你面前排的就不僅僅是兩個人,而有可能應該是20個或者30個盆在等你!俗話說,人不到,水盆到即可。那個水滴滴嗒嗒滴滴嗒嗒,一句詩:滴滴答答到天明!最好不容易會接了半盆水,接了一杯子的刷牙水,那要留到第二天早上起來洗臉的,所以水是我們的珍貴之源。那你要問我每天晚上你怎么洗洗腳,你怎么刷牙,你怎么去做這些事,那我很不好意思,也不怕丟尊嚴的告訴你,高中的生活,晚上根本就沒有洗腳,更沒有洗頭,甚至不刷牙。我很清楚的記得,高二那一年,衣服穿了很長時間,又沒有放假,又沒辦法洗頭的原因,使得衣服的后背上有了很明顯的一圈黑黑的油膩膩的東西,還被我的后面的一位男生取笑,嘲笑自己多長時間沒有洗頭了,得有多長時間沒有洗衣服了等等,甚至給我留下很深很傷面子的一個回憶。但是,也正是高中的苦難生活鍛造了現在我。所以,對于高中生活,有的不是厭煩而是一種莫名的敬畏。
所以捧起來《平凡的世界》,看到第一章孫少安那個悲慘的高中生活,我也覺著我的高中生活雖然沒有他苦,因為那個時候畢竟自己不愁吃不愁穿,雖然住的條件有點差,但是大致上還得以滿足我的一切的生活需求。但是路遙文字的力量就是這么大,你只要看到一段文字,就有可能把你拉回到自己生活里,這可能也是路遙寫文章的一個高妙之處,它引起你對過往故事的無盡回憶。
下面的故事要怎么發展,我依然在看,不知道下面一個場景,又會把我帶到過往的哪個生活場景當中去呢?
(終于把高招監考期間落下的文章補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