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使用青團團購的時,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青團的存在的價值在于引流,折扣優惠只是一種手段,結合微信推出的卡劵功能,當然了,現在卡劵功能疾呼就是個雞肋,用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我認為卡劵功能,才是未來商家推廣的主流營銷手段,不對,應該基于本地,為什么,我想會是我網絡的節點效應,作為一個消費者,我通常是因為在那消費過(或者身邊的人推薦),然后再瞅瞅有沒有類似的團購啊,什么的,這種基于需求的關系,是非常的弱,而卡劵,是基于人,基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朋友共享的優惠券,為什么卡劵沒有流行起來,而團購一直不溫不火的,弱弱的需求,弱弱的關系。
團購:有平臺,有商家的自主行為,發展很有一段時間了,大眾的熟知度,接受度
卡券:實體接入的商家少,用的人也好,商家的推廣力度不夠,缺乏統一的平臺進行運作,存在盲區,不知道發給誰,也不知道誰又會去使用。
相比較而言,類似陸金所的投資券,雪球的交易券,之如此類的,借助于平臺的優勢,進行運作,間接的促進投資或交易,廣泛的營銷的,尤其陸金所邀請好友開戶投資,基于信任關系,邀請好友,然后間接的獲得回報。
改良版,基于本地運作卡券,比如類似過年期間的支付寶活動,咻一咻,兼具了娛樂性和推廣性,更重要是一種全民參與的浪潮。網絡節點,類似推廣人,比如有人使用我共享的卡券,商家進行一定返還,或者例如甲在A商家消費了100元,A商家給了甲5元的優惠券,他通過共享優惠券促使甲的朋友乙也到A商家消費,并且使用了甲的5元的優惠券,同時甲得到了2元的現金,這種模式也是不錯的,
2016/10/14 12:17:02 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