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你知道,為什么一個人一天工作8小時,而不是10小時,不是6小時嗎?整整200年前,也就是1817年,大家的工作時間是14~16個小時,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導致18歲的小伙子,22歲可能就會白頭。這一年,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提出了著名的“8小時工作,8小時自己支配,8小時休息”的口號,但是資本家都不接受。
直到69年后,也就是1886年,美國35萬工人忍無可忍舉行大罷工,才終于換來了8小時工作制。
那么,前人用生命抗爭才好不容易幫你爭取到的這“8小時自由支配時間”,你是怎么支配的呢?啊,這8小時,我用了其中的18小時來打游戲了。啊,這8小時,我不辭勞苦,看完大概1200集的歐巴了。啊,這8小時,我還沒意識到我用來干了什么,就過去了。你說你,你說你對得起美國那35萬浴血罷工的無產階級嗎?他們知道了,估計不是浴血,而是吐血吧!重新想一想,這8小時,你到底應該怎么支配?
概念:三八理論
上帝給了每個人每天公平的三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第三個8小時,你會干什么?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第三個8小時創造出來的。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理論”。
我第一次聽說“三八理論”的時候,渾身一震。如果你每天花2個小時上下班,2個小時吃早中晚飯,2個小時休息、娛樂、購物、看電視、一個人發呆、陪女朋友發呆、刷微博、刷微信、再刷微博、再刷微信,那你真正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只剩2個小時了。一身冷汗。算完這筆賬之后,我從此開始把“善用第三個8小時”,作為我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善用第三個8小時,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運用:如何善用第三個8小時
我分享幾個自己的感悟給你。
第一、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三八理論的最核心,是要從萬千瑣事、突發狀況中,爭取出一段每天不小于2~4個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
很多事情,比如學習、寫作、思考,只能在“不被打擾的時間”里完成。一段不被打擾的連續的2小時,價值遠遠超過8個15分鐘。到哪里去找這2~4小時?假如你每天6點鐘下班,回到家吃飯,或者吃完飯回家,最早8點,最晚8:30,就可以開始自己的“不被打擾的時間”了,一直到晚上11點。這2~3小時非常寶貴。但可惜的是,這2~3小時,也是你的朋友們最亢奮的時間,他們會竭盡全力用電話、短信、微信打擾你。你要有充分的定力。你還可以試試下班后,6點~8點的這2個小時。這段時間,整個世界都堵在回家路上,或者在餐廳門口排隊。你可以在辦公室給自己不被打擾的2小時,然后錯峰吃飯、回家。你還可以試試,每天提前1~2小時到辦公室。我每天早上8點到辦公室,整個辦公室只有我一個人。這非常清醒的1小時,甚至可以當2小時用。
第二,分清“交易、消費和投資”。時間有三重特性:交易、消費和投資。你支付給你的老板每天8小時、每月172小時,他回報給你每月1萬元錢,這是交易;你拿你好不容易找到的2~3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追韓劇、追日劇、追美劇、追抗日劇,這是消費;你拿這段時間來學習《劉潤·5分鐘商學院》,這就是投資。那我就不能看電視了嗎?當然不是。但是,請用別的時間。別的時間在哪里?我不管。你可以用等電梯的時間?出租車上的時間?什么時間都行,但是要保證,這“不被打擾的時間”,只能用于投資。如果時間不夠怎么辦?如果有可能,搬到公司樓下住。我的辦公室離我家只有200米。我覺得自己比別人每天多活了2小時。如果有可能,別買車。坐地鐵,或者打車,這樣你每天又能節省出一些把雙手放在方向盤上的時間。
第三、持之以恒,日拱一卒。突然某一天,你心血來潮,愧疚式地學習了2小時,甚至5小時,都是沒用的。要持之以恒,日拱一卒。
小結:認識三八理論
三八理論,就是上帝給了每個人每天公平的三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第三個8小時創造出來的。怎么善用這第三個8小時,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第一、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 第二,分清“交易、消費和投資”;第三、持之以恒,日拱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