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新人,但我愛分享,而且不喜歡講廢話。
相信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學習力是最大的競爭力。
簡簡單單10個字,蘊含學問高深廣。
到底有多“高深廣”呢?不要著急,我們先來理解下什么是學習力?
國內外學者是這樣解釋的:學習力就是一個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創新力的總和。
用人話來講就是,學習力是獲取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及創造知識的能力相加。
分解后就是:
獲取知識的能力越強,學習力就更強。
分享知識的能力越強,學習力就更強。
使用知識的能力越強,學習力就更強。
創造知識的能力越強,學習力就更強。
這篇文章我們講講第一條:獲取知識的能力越強,學習力就更強。
知識只是一種資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房子,車子,人脈,哪怕就是家里的那一只水杯,都屬于資源。
不同的人,獲取資源的最佳方式也不同。比如一袋大米:
農民伯伯通過種植水稻,自己創造獲取;你可能需要用錢去超市購買獲取;也有人是別人或者信用卡積分贈送獲取的...
對于農民伯伯來講,要獲取大米最合適的方式是種植;對于你來說,要獲取大米最合適的方式是去超市直接購買。(當然,你也可以去種植,但是成本太高,不是最合適的)
獲取知識與獲取一袋大米是同樣的道理。
想想你平時是通過哪些方式獲取知識呢?
看簡書文章?閱讀書籍?看視頻?聽音頻?參加培訓?與他人交流?...
我有一位朋友,他看到我每個月都要在亞馬遜上面購買很多書籍,每次我閱讀完跟他分享感悟時,他總是“羨慕嫉妒恨”。后來他決定向我學習,一次性從亞馬遜買了將近100本書。
半個月后,他又來找我.
他:信總,我看了好幾本書了,但總感覺沒什么收獲,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效果呢?
我:你閱讀的目的是什么?
他:學習啊。
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他:獲取知識。
我:好,你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閱讀書籍只是你的一種學知識的方式,它不是目的。對吧?
他:是的。
我:那你說說看,學習的方式有哪些?
他:...哦...我明白了。
根據他的日常習慣和學習產出,我知道他非常喜歡看視頻,而且通過視頻學習的效率非常高,總是能比其他人提煉并感悟出更多的東西。
很明顯,他獲取知識的最佳方式是看視頻,而不是閱讀書籍。之所以他會選擇通過看書閱讀獲取知識,純屬“隨波逐漸”。
“隨波逐流”是人的本性,因為人不喜歡思考,害怕思考,更喜歡別人幫助自己做選擇。(問問自己,在考試或者參加某測試的時候,你是喜歡做填空題還是選擇題就明白了)
書籍只是信息的載體,閱讀只是為了獲取信息,它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越來越豐富,比如:簡書,公眾號,TED,網易云課堂,喜馬拉雅FM,得到,各種培訓課...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很難沉下心來去完整的閱讀一本書籍。正因為如此,現在社會都掀起來了一股“看書潮”。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出現了很多關于介紹“書單”的文章,而且還挺受歡迎。(關于“書單”這件事,今天暫且不去討論)
所以,不要急著去買書,不要急著去找別人推薦的“書單”,要提高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先找到最適合自己獲取知識的方式吧。
當然,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包括但不僅限于找到適合自己獲取知識的方式。
下期,我們繼續這個話題再聊,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