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的安利文章
大空頭講述了2008年美國房地產崩盤錢幾個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獲知市場的巨大風險,在2007年開始,通過對市場的預判開始對房地產反向操作。
一個歷史罕見的大牛市,自己怎么看都是大廈將傾,究竟怎么判斷是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個電影我大概看了5、6遍,然而每一次都會有新的興奮點,影片的節奏控制,攝影以及配樂都令人嘆為觀止,在講述一個需要較多專業知識的電影時非常誠懇的采用了各種亂入,主角直言以及上帝視角和黑色幽默,只為讓我們看懂并且看下去。
不得不加以重視的演員陣容,蝙蝠俠,高司令,以及老皮特的顏值和演技,角色來源于真實世界的興奮代入,個人特色鮮明且超于常人,實在驚喜。
準確預計危機的大空頭們,每個人背負的道德壓力和精神壓力以及輿論壓力都是普羅大眾難的每一個勤勞的無辜的人,原本可憐無助的難民移民和那些賺盡黑錢的違規操作者一起遭受了懲罰并且付出了更加慘痛的代價。
重新開這個電影是因為最近在看劉鶴的論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書還沒看完所以沒有什么感觸和結論,但是可以先推演一下經濟危機是怎么發生
1)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美聯儲為避免通縮,進入降息通道。極低的貸款利率(1%)刺激了國民的
購房熱情,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地產行業供不應求)
2)從2000年到2007年,全球固定收益類投資規模倍增到70萬億美元,傳統的金融產品已經無法滿足這么大的需求,催促著金融衍生品創新。(金融行業供不應求)
3)市場信號在上下兩端進行傳導,不斷自我強化導致總有更多人貨款,總有更多的金融產品發行,總有更多人投資者購買。這樣的正反饋機制催生了泡沫和市場的狂熱。
4)可調整利率誘導,借新還舊,購房者的杠桿不斷攀升;在MBS.CDO的穩定高回報的引誘下,投資者的杠桿也不斷放大。投資者甚至可以借錢投資,賺取利差,所標的 Asset所產生的現金流中,有40-50%是給了銀行、投行、 CDO manager、評級機構以及其他中介。
5)當兩年的優惠利率結束,居民的房貸壓力增大,斷供違約現象也日益嚴重,然而在長長的供應鏈中,信號傳遞延時,對金融行業的影響井不夠嚴重,賺錢效應并沒有結束,市場還是一片繁榮景象。
6)少數人即便意識到不可持續性,也很難對抗洪流,你不做總有人在做。金融市場不斷開設新賭局招攬生意,淪為自彈自唱的獨角戲。
7)CDO和synthetic CDO們被發明出來,成為沾滿汽油的柴堆和炸彈
8)最終市場走向了它的反面,負反饋以更快的速度自我強化,資金鏈斷裂、公司破產、違約、失業、無家可歸
9)政府開始教市,市場瞬間蒸發了5000多億美元,納稅人的錢被拿來補窟窿,危機持續了1年多銀行出清,市場重新回歸理性。美聯儲開始QE,又一個循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