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府涵
大學軍訓的時候,教官說,如果一個人必須經歷苦難才能成長,早總比晚好。
雖然那時的教官也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是這句頗具成熟意味的話,對我來說,一直記憶猶新?,F(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不只是苦難,很多事情都應該早點著手。
人年輕的時候體力和智力總是最好的,就像那句話說的:“今天是我們在今后所有的歲月中,最年輕的一天?!?/b>都說向死而生,每一天的逝去都意味著又衰老了一步,有些事,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就像是有的老人,年輕的時候,為了照顧孩子,為了事業(yè),從來沒有看過大山大河,等退休了,還是想出去看看,實現(xiàn)年輕時候的夢想。只是這時,心向往之,身體卻老了,很容易體力不支,又怕拖累家人照顧,只能把一些想法埋在心里。
除了自己的因素,外部因素也是不等人的。機會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社會的規(guī)則在不斷變化,有些事情可做可不做,于是猶猶豫豫,等到真去做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已經不可行。
去年我就想考心理咨詢師,覺得培訓費用太貴,又怕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拖到了今年秋天,剛報完名得知,這是最后一次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也就是說,我很可能只能考這一次,只能考這一個級別,今后沒機會升二級。如果我早點行動,順利的話,現(xiàn)在證書已經到手了,也不會無證上崗這么久。
我的有些咨詢者,講述自己的情感經歷。有些人在痛苦的感情中掙扎,不知是否要擺脫;有些人在經歷了數(shù)年的不幸生活之后選擇放手,然后對之前的伴侶恨之入骨。我常想,如果日子過到了過不下的地步,一定要分開的話,還是早點分開好。一生真的太短暫了,沒這么多時間消耗在不快樂的事情上。離開誰都能活,何必將就呢?
在生活中,我其實不是勤快的人,不愛收拾房間是我的一個大毛病,我在亂亂的屋子里待著并不舒服,卻懶得動手。結果,房間越來越亂,等到周末動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實沒有那么難。而且收拾之后,神清氣爽。但是,我卻已經過了一周臟亂差的生活,我開始懊惱,如果我早點行動,是不是就能享受一周的清爽了?
為什么很多人會有拖延癥,其實不只是懶,還可能是因為對將要做的事情沒有信心、畏懼,或者從中得不到樂趣,所以總是找各種理由勸自己晚點開始。等到最后期限要到了,想到如果不交差就沒臉見人的時候,才著手。
這個時候,在高壓下,創(chuàng)造力和效率也都被激發(fā)出來。但是,其中的滋味并不好受,壓力下的自控總讓人感覺十分受委屈,好像這項任務剝奪了自由,其實,這些自由,在開始工作之前,已經享受過了。只是,在享受的時候,腦子里還想著工作還沒有完成,不能太放松,于是那種事前自由是有負擔的自由,以至于讓人體會不到快樂,只感到蹉跎了時光。
一天就能干完的活,卻占據(jù)了內心一周的時間。其實,只要開始做,就會知道,這件事情沒有那么難,也不用消耗那么多意志力,早做完,早卸下心理包袱,早點享受屬于自己的時光。
這個人人發(fā)聲的時代,雞湯多,干貨也多,每個人都會講出一堆哲理和一些方法,但是并不是誰都能過好這一生。到底生活質量怎樣,還是看行動,而且必須是及時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