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在很大程度上,我并不是一個自信的人。我經常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我會更愿意去相信已經有基礎事實的事情,而不太敢于相信那些還沒有典型案例的事情。
通常,我會先看見,才會去相信。
對我來說,暢銷勵志類型的書籍是比較滿足我的需要的。
只是,有一段時間,“雞湯”兩個字比較熱鬧,我對自己選擇書的標準又不自信,經常會去問自己看的是不是雞湯。那種糾結的心情是,好像看雞湯是無益的 、浪費時間的,但是我又對勵志書籍感興趣。那真是一段矛盾的時光。
后來,看的書的種類多了,我就可以跳出來看這個問題了。
什么是雞湯?什么是勵志?
一本書是否對你有幫助的評判標準是什么?
一個個去思考這個問題,我發現自己想明白了。
我喜歡看的勵志書,并不是雞湯。因為,勵志書分很多種,那種能夠打動人心的書,給予我力量的 書,已經能夠給予我不少力量,不是雞湯。再者,又何必去糾結它究竟是不是雞湯呢?
何況,我看那些書和外界的看法有什么關系呢?我對什么書有什么偏見呢?
我還是喜歡看那種勵志類的書籍,但是看得不會太多。當然,要挑選好的勵志書。
從那些好的作者的文中,我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東西。
首先,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因為經濟、興趣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很少出去外面游玩,接觸的世界很小,視角也比較小,看東西往往只看到表面。看別人描述的故事與生活,我才知道,的確,有些生活是你不敢想象更不敢相信的,但是它真實存在著。
通過多接觸外界的資源,可以看到世界的模樣。我們往往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本來的模樣,其實這是一個思維定式。每個人的價值觀、關注點都不一樣,每個人看世界的眼光都很獨特。對于那些有遠見,走在世界前端的人來說,他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廣闊更客觀更符合物理事實的世界。如果我們的視野比較小,比較狹窄,看到的世界往往也比較逼仄。
通過看別人過的生活,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去構思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二,我們是通過與事物、事件、人、書籍、電影等等方式來進行學習,進而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的。每個人都是一本大大的書,如果有條件去挖挖別人,翻翻別人這本書,我們會看到很多新的世界。一個人的個體獨特性,意味著他看事物的角度也許與所有人都是不一樣的。這意味著,有時候,我們僅僅是和別人聊幾句天,就可以在自己原有的世界上打開一個窗戶。看看別人的故事,看看人這一個體可以如何發光發彩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情。
看了別人的故事之后,最重要的是把我汲取的營養轉嫁到自己的身上,去成長。站在巨人的翅膀上,可以讓我們看的更遠。一定要去嘗試、實踐。所以,我覺得限制自己看勵志類的書籍與時間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三點,在于那些書會啟發我去思考。因為書中給的答案不一定是我想要的。但是它給了我一個契機,點開了我思考的點。
人生就是一場沒有正確答案的旅行。通過不斷反問自身,可以找到答案,一個只屬于自己的答案。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書,竭力去汲取你所需要的營養吧。
看書的人,是你。要成長的人,也是你。
在成長路上,注意方向,注意選擇,考慮成本,考慮未來,要有激情,也要適度。最后,給自己一個滿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