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健康,是謂身心俱健,方為康。除了有氧運動、膳食平衡、合理作息外,心理平衡也是健康不可缺少的基礎之一。聽了這么久的養生課,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老師那一句:“人生如夢,一切隨緣。”和那一陣陣時常縈繞在耳畔的大笑聲。
常言道,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所有的情緒都無形中與我們的身體息息相關,往大往深,鄙人無才,不能說得通透,在此,只能根據自己對生活經歷的一些看法,來淺談一下情志養生。
依然記得,在第一堂課上那個問題,“為何而來”,是啊,為何而來,為何來到這個課堂,為何來到這個學院,為何來到這個學校,甚至于為何來到這個世界。說實話,以前并沒有深入地去思考這個問題,或許是因為太過深奧,或許是因為太難面對,亦或許是因為不知從何談起,但終究還是逃不過那一句“人生如夢,一切隨緣”之說。
當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時,竟不禁莞爾,可細細思索下來,卻越發覺得這一句話的有理之處。不知這世上是否真有前世今生一說,但是,不論如何,來到這個世上,是經歷了許多苦痛才得以實現的,且,不論如何,我們終究是來到了這個世上。所謂喜怒哀樂,所謂悲歡離合,一念一動,一行一止,都實實在在的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逃不掉,也避不開。
細算下來,從來到這個世界到今天為止,也是十九年有余,七千又七十六個日日夜夜,不算長,但也不算短,多多少少,還是經歷了些許。還記得孩提時代,臉上總是掛著簡單天真的表情,喜就是喜,悲就是悲,想笑就笑,想哭就哭,總是樂得自在,以至于,現如今,回想起過往的種種,總是不禁艷羨。也許,那時的自己才是真正健康的。
伴著時間的飛逝,心智的逐漸成熟,所遇之人,所遇之事,不斷地增多,漸漸,臉上的表情也越發地僵硬了,喜不再是喜,悲不再是悲,笑成了哭,哭作了笑。甚至于,不知臉上的表情意義何在,恍若一具看得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面具,面具多了,五臟六腑傷得不禁也深了。總是在你猜我想的節奏中,總是在你言我語的步伐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是那么復雜,有貧有富,有高有低,有胖有瘦,有美有丑,從一開始,我們與你們仿佛就間隔著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于是,越逃避,越隱藏,越心累,越疲憊。或許,這便是不健康吧。
膽汁質:主動、樂觀、沖動、易怒、好斗;多血質:活潑、開朗、善交際、善變、不穩定;粘液質:穩重、安靜、謹慎、克制、緩慢、拖沓;抑郁質:敏感、細膩、認真、孤獨、怯懦。課堂上的一個小測試,卻不料,自己竟然四種體質全中,感嘆多重人格的復雜性,進而,則哀惋人性的復雜。其實細細想來,有多少人是真正地屬于哪一種獨特體質呢,社會是何其復雜的存在,那么為了迎合社會的復雜性,人又能單純到哪去呢?
為了積極生活,我們主動、樂觀,活潑、開朗;為了與人交往,我們善交際、善變;為了腳踏實地,我們穩重、安靜,認真、謹慎;遇事不爽,我們沖動、易怒而好斗;行事小心,我們敏感、細膩而克制;悲傷低落,我們緩慢、拖沓,孤獨而又怯懦,茫茫一生,我們無時不刻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之中。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總有人處在愛情的甜蜜中無法自拔,也總有人因為摯愛的離去而痛不欲生;總有人節節攀升左右逢源,也總有人步步退敗居無定所;總有人興高采烈感嘆大好河山,也總有人垂頭喪氣妄自輕生…很多事,我們無法控制,很多事,我們也無從控制,于是,簡單的不再淳樸,天真的不再爛漫。我們一變再變,情緒這個東西,常常讓我們無所適從。
然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調和,萬事萬物,總相生相克,沒有絕對的絕對,一切都是相對而言,所以,悲傷總能成為喜悅,失意只能一時,我們要把握好那個度,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功與過,是與非,得與失。既然存在,則必有其合理之處,感恩所遭遇的一切,因為那些東西總是用于讓我們學到什么,收獲什么,進而懂得什么。還是那句話,人生如夢,一切隨緣。來到這個世上,就好好享受這一切,將所有的開心與悲戚看在眼里,卻總不記在心里,不慍不怒,淺喜淺悲,權當做夢一場,只顧今朝有酒今宵醉,罷,罷,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