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到這么一段話
我們相信忍耐是一種美德,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它要求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假裝平靜,要求我們言行不一致,要求我們的行為隱藏我們真實的感覺,而不是反應我們的感覺,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作者還提到了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真的,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對孩子發(fā)怒,自己反思更多的是我當媽媽的在處理自己的私憤。也就是說自己內心的壓抑憤怒借由孩子的導火線表達出來,而不是跟孩子有真正需要處理的有效的必須的沖突。這恰恰證明我們大人本身是軟弱的。
情緒無好壞,表達有正負。修煉修煉。昨晚陳小冠還給我創(chuàng)作了笑臉譜,說是我生氣時就來表達出來,然后幫助我解決問題,再畫了笑臉,集夠5個笑臉就可以得到獎賞。問我最想要什么,我說了幾個他都不滿意,最后我說,媽媽想要個漂亮裙子。過關,把裙子畫在了笑臉譜上面。感謝孩子!學以致用。
到此為止,看到過5本兒童英語圖解字典了,這本《ABC dictionary》是最喜歡的。這本書早就收了一直不感興趣,最近才開始要求看。是不是到認字敏感期了啊?需要了解一下。
靜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