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維克多·羅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藝術教育教授,美國著名藝術教育家。他強調美術教學應以兒童為中心,認為應當通過適當的媒介材料和主題激發兒童的興趣,提出應該根據兒童不同的發展階段特征來設計課程,出版了多部關于藝術教育的經典著作,被稱為美國教育力量的代表,他的工具論美術教育思想影響了美國和西方乃至全球的許多藝術教育家。
書籍薦語:
這本書號稱是專門為父母量身打造的書籍,同時也是從事美術教育、幼師等和兒童藝術創作有關的各個行業人員的必備手冊,非常實用。
里面用了很多例子和對比的手法,闡釋了孩子的藝術創作與個性成長之間的聯系。
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作品,以及藝術創作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在幫助孩子進行藝術創作方面,也為我們提供了很落地的建議和指導。
書籍重點:
1、對“幸?!薄皠撛煨浴薄八囆g的意義”的深入剖析。
2、不同年齡段會出現的現象以及原因
3、遇到常見問題的解答
作者的邏輯也是非常嚴謹的,他的寫作思路是:在對核心基本概念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在進行普遍性問題和階段性具體問題的解答
核心觀點:
幸福
從一個極端的例子開始對比,引發對幸福的思考,探討影響幸福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有的孩子守著一堆玩具,卻不知所措;有的孩子一個小木塊也能如癡如醉。
幸福并不取決于外在因素。那它取決于什么呢?
取決于父母對孩子需求的解讀。
因為孩子的“外在”愿望的滿足和其內在的需求滿足沒有必然聯系。
也就是說我們要透過孩子的行為看到該行為背后的本質。
比如:孩子哭鬧要玩具,背后可能是渴望家長的關注和陪伴。如果我們這時把玩具丟過去,依舊沒有滿足他渴望關注的內心,玩具也只會增加不安,興趣也很快就消失。繼續陷入焦慮,開始“哭鬧”
所以,為孩子清除所有障礙,無限的滿足愿望范兒會讓孩子失去尋求幸福的滿足感;而忽視孩子的真正需求也會導致孩子焦慮不安。
焦慮不安的原因,是注意力無法集中造成的。
注意力無法集中,又是因為對事物失去興趣。
通常在對事物的體驗中,視覺、觸覺等和想象力的運用越多,就越會激發我們的興趣。
所以,要讓孩子感到幸福,就要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注重培養孩子的五感,這樣就能在成長中越來越感到幸福,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自主的享受發現和探索周圍世界的樂趣。
創造性
孩子的藝術創作并不是為了畫一張畫,而是在畫他對事物的認知、他和事物的情感關系。
前期涂鴉是在感受身體動作和外界產生的關系,也是基于此,“填色本的問題”“干凈整齊的問題”就不再成為困擾大家的問題了
10歲以前的繪畫,更多的是在表達他對事物的情感關系,而不是客觀描繪?!安怀杀壤薄翱臻g關系”“畫的不像”這些問題也都迎刃而解。
所以自由的創作是孩子內心對事物的情緒表達,和不良情緒的化解。這種表達也同時促進他不斷完善著他的敏感度,讓他更加自信,更多想法,從而更有創造性。
孩子創作作品的過程是自我探索和獨立意識培養的時機,最后呈現的畫面結果是作為內心狀態的反應。成年人也不應用自己的觀點來評判孩子
藝術的意義
所以藝術的意義由以上兩個概念引出
藝術幫助并且反應孩子的人格成長和心理成長,也是個性成長的記錄。
它能很好的平衡智力和情感,是孩子的好伙伴。
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創作力
“培養孩子的藝術創作力”
等同于:
“如何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育、提高孩子的靈活性以及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更確切的說,等同于:
“如何讓他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所有藝術創作的前提都是以各種體驗為基礎的,否則就不可能有藝術創作。這些基礎性體驗隨處可見,抓住它們,增強對它們的敏感度,并充分利用它們是孩子和藝術家特有的本領,培養這些能力是兒童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
對父母而言,需要謹記兩件事情。
一是理解或者感受到孩子的需求。
二是培養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度。
孩子的需求會因為年齡和發育階段不同而有所差異,一個三歲孩子的需求不同于十歲的孩子,兩個十歲的孩子,因其發育不同,其需求也必然有所不同。
在兒童作品中,還有比單純的漂亮,外形更有趣的東西,一個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我的人,其作品不僅令人著迷,其表達能力,也對他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請不要把自己對漂亮的理解家強加給孩子。孩子的作品也不需要以外在的效果來取悅成人,通過藝術創作,看到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欣慰的事情呢。
所以無論你在做什么,只要能鼓勵孩子積極的運用他的眼睛、耳朵、手指,甚至整個身體去感受世界,都會豐富他的體驗并有益于藝術創作。
如何引導?
良好的引導方式應該是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現自己想表現的東西
1、以“孩子”為本
引導孩子,而不是引導一張按照自己想象發展的畫;強加只會讓孩子更緊張、更沒有安全感。
2、以“喚醒體驗”為本
語言以引導他曾經經歷過的感受為重點,引導感受性的語言,而不是“指揮”完成動作
“今天你在幼兒園玩兒了什么?心情怎么樣?有沒有很開心?”
而不是
“今天你去了幼兒園,我們把長方形的教室畫出來”
如果人物服裝動作單一,我們可以引導“你畫的是夏天的衣服嗎?外面天氣如果是和現在一樣很冷,你會不會凍壞了,如果冬天來了,你最喜歡穿哪件衣服呢?
而不是“你不要再畫一樣的衣服了,能不能畫不同的衣服?畫一個羽絨服吧。
結語
《你的孩子和他的藝術》
這本書的精華就是這個書名,
雖然戶口本上這是你的孩子,
但是藝術是他的藝術,
與成年人無關
更深來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他自己,
有獨立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