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周國平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意味著有些人活了大半輩子才明白人生的意義。處在奔三的這條路上,我們都是迷茫的,像小孩一樣跌跌撞撞走向未知的遠方,跌倒的時候,幸運的小孩有家人的呵護和陪伴,沒人扶的小孩自己哭一會起來繼續堅強。如今早熟的我們在心智上卻越來越幼稚,我們都不愿意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不想變得成熟世故。
最近的她好像活得比以前更明白了。過去的她會覺得自己純粹是一個個體,跟她的家人無關,跟她的朋友無關,跟她的學校無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沒人打擾,舒服就好。書上說內向的人跟別人交往時會覺得是在消耗能量,而外向的人則是在吸收能量,因此每當她去社交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很累,而且在別人面前她會變得很敏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因此她寧愿一直活在自己的保護殼里。
上了大學后,沒有家人的保護后,她變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大學四年曾嘗試著去改變自己的性格,走出自己的牢籠,但卻在無形中將自己的保護層加厚,因為她在不斷地尋求更多的安全感。由于與世隔絕了很久,她開始對外界的事物很抵觸,不愿去接納身邊的人和事,并一直在給自己找借口,這個花花世界不屬于她,像她這樣窮人家的小孩不應該去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上,而應該努力賺錢,就這樣她在極度陰郁和自我的時間里荒廢了大學四年應該有的樣子,本該一個花季少女承受著太多的負能量,卻找不到可以安放自己的角落。
慶幸的是,那一年她遇到了一個他,性格也和她一樣靦腆,從來不會發脾氣,說話聲音也很好聽,很愛笑,重要的是他恰好就是她喜歡的類型,雖然他不優秀,也沒有很有錢,但她就是喜歡跟他在一起的感覺,很放松很自然,他們一起去吃早飯,跑步,去各個地方玩,就算在一起很累很折騰也很開心,唯一遺憾的是為什么等了這么久他才出現。很少有人能夠打開她的心扉,走近她的世界,因為她還不知道什么是愛,怎么去愛別人,更不知道怎么去讓別人愛自己,她就像一個刺猬一樣。簡單的一個吻就打開了她的心扉,她覺得一定是上天覺可憐她承受了太多的磨難,派給她一個愛她保護她的人。她以為他會像自己的親人一樣對自己不離不棄,即使會鬧脾氣,但早已被刺的千瘡百孔的他最后告訴她不愛了分手了是戀人之間很正常的一件事。
太多的原以為到最后都成了美麗的泡沫一觸即破,為了挽回他,她忍痛拔掉了保護自己多年的刺,她原以為這些刺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卻一次次地刺傷了別人,特別是她親近的人。
曾經的她不能接受父親的拋棄,現在的她更不能接受他的拋棄,就連去找工作也沒人愿意接受自己,她開始反思自己到底怎么了。以前的她就算知道自己有問題也不會想要去改變,因為她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的很好,沒有傷害,沒有失望,就算再糟糕過了明天就好,但現在的她想要去這個世界看看,因為她覺得不應該再壓抑自己內心的欲望,自己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她明白這個愿望不能靠父母,也不能靠另一半,只能靠自己。于是她想學著去愛別人,她就算拔掉自己身上的刺也要奮不顧身,當然,她也明白安全感不是靠外表的刺來武裝自己就能獲得的,真正的安全感也不是別人給的,內心的豐富與強大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拔掉身上的刺很痛,但這就是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待傷口愈合,相信她一定能走出自己的牢籠,追求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