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不僅看不到月亮,甚至都不能用“清遠”來形容,濕冷的寒潮給全國帶來了大面積的連綿的凄風冷雨,讓人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凜冽。
以往的中秋,都是白天有些燥熱,如果濕度比較大,還會有“桂花蒸”的感覺。然而,到了下半晌,一陣清風徐來,白天的暑氣全消,就有了些“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意思了。接下來,一輪皓月當空,秋晚的大幕徐徐拉開,就開始引人秋思無限了。
我是一直喜歡看秋晚的,原因之一就是喜歡那一片藍悠悠的意境。主持人魯健說,秋晚一直以來不變的風格就是唯美、大氣、優雅、抒情。的確,如果說秋晚是藍色基調,那么春晚的底色就是一片刺目的中國紅。春晚就像一個穿紅著綠的鄉下姑娘,熱情有余含蓄不足,直白得讓人不好意思。秋晚則是個穿著藍色天鵝絨長裙的淑女,高貴、優雅、風姿綽約。春晚是立體在舞臺上的,可抓可摸得到的;秋晚則是水中月鏡中花,隱約、縹緲、歌聲是穿林渡水而來,人物是云里霧里隱約呈現,如同仙人仙樂,總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暑夏,人們從狂熱的激情中走出來,突然變得安靜,如有所思起來。秋天的確是一個安靜的季節,靜默的群山、蜿蜒的溪流、高遠的藍天、遼闊的牧場,就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變得含蓄蘊藉起來。人們早起只是遠遠打個招呼,說聲:哎,這天兒可真的是涼了!就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中秋是個思念的季節,也是個團圓的節日。所以,秋晚的舞臺是抒情的、懷舊的,也是一臺真正的文人的晚會,它會觸動起文人的那根纖細敏感的神經,也會念舊思歸的游子心中彈起一支心曲。因為是團圓的節日,總歸會有熱鬧的元素存在吧,就像大大咧咧的“鳳凰傳奇”,跳起熱熱鬧鬧的“小蘋果”,你也不會覺得俗艷,因為始終有個藍色的底子在那里,偶爾熱鬧一下,只是不會覺得過于清冷罷了。至于那末了總不忘的政治提醒,也不會叫你心生厭惡,覺得是沖淡了這藍色的文人氣氛。反而會覺得這美好的氣氛還必須有個清明的政治和強大的祖國為依托,才能讓這美好得以保存似的。人們不僅不會討厭那老生常談的政治附加,反而會從從心中升騰起一股愛國主義激情。
喜歡秋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董卿。我并不是不喜歡董卿,反而她還是我崇拜的人物之一。只是沒有了董卿,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看看節目了,可以安靜地把身心沉浸在秋晚那一片迷人的藝術境界里,可以讓思維和判斷不再受他人支配,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審美情趣去欣賞。
董卿太炫目、太迷人、太具有誘導性了。在很大意義上,她不再是個主持人,更多的像個演員。只要她站在舞臺上,就會讓周圍的一切都黯淡下去。人們看到的只是她的美貌、她的才華、她的一顰一笑、她的風情萬種,不知不覺就會茫茫然的跟著她旋轉。忽略了思維、忽略了自我、甚至忽略了節目本身,除了董卿,什么都不存在。我不知道這種主持人的越界是好還是不好,這種主持風格是理論還是創新,這種主持模式是成功還是失敗?
秋晚的主持人都是回歸在主持本位上,并不干涉觀眾的思維和情緒,大家只是在靜靜地觀看節目,演員也是在默默地展示藝術,一切都在平靜和低調中進行,也許這就是文人的晚會,文人的藝術,一切都回歸到了藝術本身,不需要任何人的闡釋和引導。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天的秋晚是在風雪凜冽的北國——黑龍江大慶市舉行。雖然只是中秋時節,凜冽的寒風已經帶來了冬的寒意。主持人和演員輕紗漫舞、長裙飄飄,雖然沒有表現出任何寒冷的神情,但她們通紅的鼻尖分明在呈現在現場的溫度。下面的觀眾雖然熱情高漲,卻是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看著都覺得冷啊!
一個不一樣的秋晚,向敬業的藝術家和演員們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