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的電影《美好人生》,電影的主角是一個11歲的男孩,圍繞社會老師布置的班級作業,請在這個學期用你的行動改變世界。
男孩問了一下老師,老師是如何改變世界的,老師說他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準時走到教室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男孩想了一種方式改變世界,將愛傳下去,大概意思是,一個人幫助三個人,不求回報,只希望這三個人每人再去幫助三人,愛就會被超大范圍的、無休止的傳播開了。
我特別喜歡這種正能量的電影,看不了太凄慘的,我會傷心難過很多天。面對有些冷漠的社會,真的需要多一些愛,我身邊的一些朋友說我人太實在,容易遇到壞人被騙,可我一直覺得吃虧是福,舉手之勞的事情能幫忙就幫一下。
我相信社會中還是美好多一些,但我也有難以忘記的不愉快經歷,那天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一對50多歲的夫妻,跟我說錢包被偷了,餓的要命,能否給點錢買點吃的。我當時真的一點兒防備沒有,翻遍全身就只有5元,心想買些燒餅也可以充饑,毫不猶豫的遞給這對夫妻,他們接過錢居然嫌少,那一刻我就發現自己被騙了,要肯定要不回來了,從那次后我再也不給乞丐錢了,他們可以靠自己的勞動力掙錢的。
就像影片里的男孩試著幫助一位吸毒的流浪漢,流浪漢答應男孩他會去工作,會去幫助3人,但男孩還是發現流浪漢騙他了,再次復吸。影片的轉折之處是流浪漢后來還是變好了,并解救了一位投河自殺的女士。如果現實社會中這樣的人多一些世界將會充滿更多的愛。
影片的最終結局,有悲有喜,喜的是男孩的母親在男孩的幫助下尋找到真愛,嫁給了男孩的社會學老師,擺脫了酗酒家暴的前夫;悲的是男孩為了保護自己的小伙伴不被大孩子們凌辱,被大孩子用刀刺死了。
我跟先生抱怨,我不喜歡這樣的結局,為什么不能完美一些呢,好人應該有好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