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糖
歲歲今朝又重陽,遍插茱萸的時節,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來。
01
提起家鄉,我總會先想起那個小山村。
不到二十戶人家,房屋隨地勢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且一字排開。墻壁大多是土坯夯實砌就,屋頂用茅草和黃膠泥摻雜后相覆,少有青瓦屋頂。
經風沐雨后屋檐上偶爾野草出沒,斑斑駁駁。檐下掛著玉米,門前堆滿干柴。家家院里都有幾棵大樹,在歲月里,和著裊裊炊煙,隨風輕擺。
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村古樸安靜,時光緩慢悠長。
這里是我和爺爺的家鄉。
我在十歲時離開這里,爺爺在十五歲的時候去往他鄉。
不同之處在于我是為了求學,爺爺是為了生活。
那時山村日子清苦,村里有人聽說,武漢有很多平整的土地,可以種西瓜。
這個不知輾轉了幾次的消息,讓幾個年輕人動了心,包括我年僅十五歲的爺爺。
臨行前太奶奶拉著爺爺的手,淚眼中仔細打量著眼前高高瘦瘦的兒子,仿佛要把他的樣子刻進心里。不舍又無奈,只能往爺爺的干糧袋里多放幾個高粱饃,哽咽著一遍遍說:“到了就往家捎個信兒,要是不好趕緊回來,趕緊回來。”
當時的他們還不知道,這一面竟是永別,直到太奶奶去世,他們也沒有再見一面。
爺爺帶著高粱饃盤纏上路了,千辛萬苦來到武漢,哪有什么種西瓜的地呀,傳言中的大塊地竟是學校的操場。以訛傳訛之中,竟引得幾個少年背井離鄉。
幾經周折,爺爺在成都安頓了下來。爺爺在外干活,奶奶帶著爸爸在一個鐵路家屬院居住。這樣的生活一直到爸爸小學畢業,后來國家號召返鄉,爺爺又帶著一家人,回到了他出生的小山村。
02
? 返鄉可能是因為太奶奶臨行前那一句:“趕緊回家,趕緊回家。”可能是因為太奶奶臨終前托人捎信兒要爺爺葉落歸根。
老家什么也沒有了,爺爺和奶奶憑著頑強的拼勁, 自己種草藥,賣草藥再加上爺爺每月工資蓋起了三間房子。見過世面的爺爺,也得到了周圍十里八鄉人的看重。
我無法想象奶奶和爸爸回鄉后的感受,總覺得爸爸的故鄉在稻米飄香的遠方。他努力適應了這里的一切,但在心里卻眷戀著綿竹那個溫暖明亮的家。
他用了近十年的努力離開了這里,后來爺爺奶奶的墳也遷到了城里公墓,老家就只在記憶里沉寂。
沉寂的老家在我這里卻異常鮮活,和爸爸不同,我在這里出生長大。這里藏著五彩繽紛的童年里無數美好記憶碎片。
小村背后就是青山,伏牛山脈在這里暫緩,緩成一座座低矮的山巒。我們在山上嬉戲玩耍,春有山花秋有果,小山承載著數不清的快樂。
小村的前面有一條河,是上小學必經之路。河水清冽,夏天時放學在小河捉魚蝦是家常便飯,笑鬧聲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下雨天一群孩子會把泥捏成碗的形狀,在地上摔泡泡,看誰的聲音最響亮。
上學后才知道,像這樣的娃娃游戲,在我們的家鄉也有著一個典故。孔夫子東游到此,見一小兒用土筑城,在內端坐。夫子問:“怎么不避開我的車呢?”
小兒答曰:“從古至今,只聞車避城,豈聞城避車?”
夫子無言以對,驅車繞過路上的土城。這個小兒就是讓孔夫子說出“后生可畏”一詞的項囊。
由此看來,我的家鄉自古也是人杰地靈的地方。
中學以后了解了更多的家鄉歷史文化,這里有全國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縣衙,是千年衙署文化的活化石。
葉公沈諸良也曾在此問政于孔子,得到“近者說,遠者來”的答案,從此“近悅遠來”成為家鄉一張亮眼的名片。
李白與隱居在家鄉石門山的岑夫子、丹丘生一起彈琴復長嘯,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精彩篇章。如今登山遠望,那“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氣仍在盛唐激蕩。
03
近幾年,家鄉有了巖鹽之都這張新的名片,擁有總儲量2300億噸,品位居全國之首井礦鹽的家鄉,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多少事滄桑巨變,無數人來了又走,我心心念念的還是我的那個小山村。與故園有關的點點滴滴,一直在我心上銘刻,不曾改變,也永不褪色。
時隔二十年后,在一個細雨紛飛的夏天,我再次走進了熟悉又陌生的村莊,才發現,留在我記憶里的小村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泥濘的小路變成了整潔的柏油路,二十幾戶的小村莊變成人口過千的大村落。原先的茅草房,青瓦房都不見,代之的是整齊漂亮的平房和樓房。
村里有許多人離開故土赴昆山等地謀生,只不過他們不像爺爺那樣,因一個道聽途說的消息就奔赴千里之外。外出務工是政府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結對幫扶的勞務輸出,更有保障。
辛苦打拼幾年后又回來,買了汽車,蓋起了樓房,還帶回了想法和干勁。
村北頭的小學也由原來的三間教室,改建成配套齊全的小樓房。校園有了網絡,教室里一塊塊兒大屏幕把外面的世界和這個小山村緊緊聯結在一起。家鄉一點一點煥發了新的生機。
多少人離開又回來,只為讓家鄉這片熱土越來越好,今天小村的模樣,也是爺爺他們幾代人的期望。我好像越來越理解當年爺爺離開山村,又回到家鄉的心情。不管再苦再難,他也要回歸這片土地,想長眠在母親的身旁。
西風幾時來,流年暗中換,夢里依稀是故園。
年少時急急往外飛,等風景都看透,現在又切切地回。和爺爺一樣,我的心已經永駐在這片土地,也從未走遠。
作者簡介:風糖,高三家長一枚。喜歡讀書碼字,也喜歡與朋友喝茶神侃。欣喜與各位在簡書結緣,努力做日更行者,感恩朋友們的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