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斜杠青年鄒小妮,其中一個身份是生涯咨詢師,主治生涯發展障礙。
什么是生涯?生涯是把生命中各個階段、各個角色統整好的一門學問。
生涯咨詢幫你看清當前困局、高效找到解決方案的過程,實現幸福生活的工具。
與你分享生涯規劃的心法與技法,助你做自己的咨詢師!
清晨,我坐在班車上,帶上耳機、打開網易云音樂,隨手選了一個巴赫的歌單,準備放飛思緒享受這美好的秋日時光。本無意識聽,聽著聽著,被耳機里傳來的巴赫特有的旋律均衡感和低調的自得其樂驚到了,這是我心目中的巴赫!遂,順手百度了演奏者的生平,Gleen Gould,“可以說是巴赫在20世紀的最佳代言人”。。。“在現代鋼琴家中,象他那樣以巴赫作品作為整個音樂會曲目是絕無僅有的”。。。“一直到逝世前再次挑戰錄制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看他的介紹,我的眼淚忍不住的往下掉。一方面敬佩Gleen的專注、用一生踐行對巴赫的熱愛,另一面是我自己shame的眼淚,巴赫是我最愛的古典音樂家,學了10年鋼琴,也只是止步于十二平均律,現在彈一首三部創意都不利落;對他的作品也只是泛聽而已,甚至直到今天才知道演繹巴赫最傳神的Gleen Gould!我為了自己的熱愛都做了什么?大部分也是說說而已,而已,而已……捂臉。。。
除了像我這種對興趣愛好光說不練的,在生涯咨詢中, 還碰到過另兩種興趣不暢的情況:
- 沒啥興趣,也不知道自己愛好是啥
- 世界那么大,什么都想愛;但只愛三分鐘。。。
想來,興趣愛好是大千世界向我們發出的召喚,一種探索生命意義的可能路徑。咱們不能浪費了這個功能啊。來吧,久病成醫的鄒大夫和你一起嘮嘮 “如何更好的利用人類“興趣愛好”這個設置”。
咱們先從沒興趣談起。沒興趣的原因是。。。很心酸的。這樣的小孩多半是在傳統的家庭長大,很乖,世界里只有學習,想干點出格兒的事兒的激情,打小兒就讓父母閹割了。音樂、繪畫、科幻、紋身。。。多彩的世界與他無關。
應對策略:補課!把落下的好奇和嘗試補起來!
首先,請接受一個基本理念,興趣是可以培養滴。從腦神經的角度解釋,培養自己大腦中的興趣神經元,過程跟就像養花兒差不多。
我們需要做的是去尋找“興趣愛好”的種子
- 從記事兒開始,勁兒回憶啊,有哪些事兒讓你悸動過?先從這些事兒著手嘗試。比如小時候曾喜歡看《故事大王》, 好啊,那我們先找點故事書看看。
- 如果一點悸動都沒有,那也不要緊;周末給自己放半天假,做點以前沒做過的事兒。還沒有思路?按著這本《100件事兒死前要試試》做。在嘗試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G點。
對于興趣過多、三分鐘熱血的選手,咱們學會專一、專注。一定時間內,精力、時間、金錢有限,雨露均沾我們身體也受不了哈。排個順序挑選幾樣最喜歡的,一樣一樣玩起來。
至于怎么玩?可不能光說不練咯,需要我們下點功夫了,用行動向熱愛致敬 !
- 化被動輸入為主動輸出產品
比如,興趣是看書、看電影、旅行,主動的轉化為產品輸出的做法是寫個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在豆瓣上來個長篇影評;去馬蜂窩做個精美的游記。
比如我熱愛巴赫這茬兒,先挑選一首曲子,練習、背誦、錄制、分享。 -
刻意練習
在主動輸出的基礎上,增加刻意練習。寫一篇書評、影評、游記不難,難的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堅持、調整;找到薄弱點,有反饋的練習
比如巴赫這事兒,練習的時候每一小節反復慢速練習,找到專業人士指點,目標是每個月可以精致的演奏一首樂曲。 -
系統化
在主動輸出、刻意練習的基礎上,增加系統的研究。比如看書,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寫作,可能專精了某個細分領域出本書呢;看電影,按類別、導演、國家觀影,形成系列影評,成為影評人、自己寫劇本也有可能哦;喜歡旅行的,按地域、風俗、特點出一套游記,成為職業旅行家哦
比如,巴赫這事兒,我先專心練習2年,說不定能開個小小的巴赫演奏會呢,哈哈,讓我做會兒夢吧。
接下來,更新的可能沒那么勤快了呢,因為我去練琴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