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第一》(第七篇)

現實生活中,如果能身處良好的成長環境自然是幸運的,可現實往往并非如此。我們需要自己努力,培養良好的環境。

一、培養獲取能力的條件

可以通過構造一種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然后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的能力會不斷提高。

條件1:信譽

一個人的能動性取決于信譽,而信譽由性格和能力兩個方面作為支撐。首先,性格方面。性格的完整提供了履行諾言的能力;性格的成熟可以平衡勇氣和思考之間的關系;最后,寬宏的心態,使人相信生活可以不斷擴大,視野也可隨之更為寬闊。第二,能力方面。每個人都需要基本的技能,無論是生存還是解決問題,都不可或缺;接下來,是擁有從大局著眼,改變已有觀念的能力;最后就是相互依賴,彼此達到共贏的能力。

條件2:信任

信任是維系各種關系和事物之間的粘合劑。沒有信任,合作便無法實現。而信任是信譽的自然結果。我們選擇相信一個人能夠做成一件事情,首先,看他是否擁有做成這件事情的能力,然后,再看他是否擁有做成這件事的意愿。兩者缺一不可。

條件3:雙贏的同舟共濟協議

只要是在自己影響的圈子里面,理論上都能夠建立共同的希望和諒解。這就是能夠達成雙贏的理論基礎。我們在幫助別人建立共同構想和戰略時,其實,彼此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條件4:自負其責的個人和團隊

好的團隊,管理上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達成目標的統一,只需要簡單的協議就可以實現監管,并且,效率極高。

條件5:相匹配的結構和體制

如果一個機構或者團體的結構和體制跟個人的成長相悖,那么個人的能力將會不斷下降。這樣的環境對個人來講是消耗。相反,如果結構和體制更關注個人的成長,那么不僅僅個人會不斷成長,整個機構或者團隊也會越來越好。

條件6:匯報制度

我們需要擁有一個自我匯報的制度。定期在自己的影響范圍內進行評估,觀察自己發揮的作用,以便進一步對當前的局面進行影響和改變。

二、享受冠軍的午宴

作者的一個比喻。如果把理念比作早餐,那么反饋就是午餐,自我更正就是晚餐。實際上,作為早餐的理念才是一天的基礎,它是我們能否過好一天的前提。在理念正確的前提下,謙虛則能夠使我們得到反饋。得到反饋之后,還需要智慧,這樣才能理解、分析所有的反饋,最終依反饋而進行接下來的行動。

三、成為領導/服務員

所謂“領導/服務員”,實際上是把兩個角色糅合在了一起。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面臨的最困難的挑戰就是放棄控制。大多數領導會將對下屬和對情況的掌控看得非常重要。實際上,在交代下屬完成任務的同時,能夠造就下屬,讓他們成長,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而這就需要以一個服務員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職位了。更多的提供完成任務的條件,而不是提出更多的要求。讓手下盡可能地參與到完成任務的規劃之中,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當然,這會面對很多困難。不過,只要能堅守原則,不斷獲取能力,讓自己成長,慢慢的,在自己所在的影響圈內,環境一定會改變的。

經營或者說培養周圍環境,就好像竹子的成長。前三個月,我們可能都看不出它長高了,但從第四個月開始,它將進入瘋漲模式。良好的協作環境也相同,也許開始看不出它的優越之處,就好像做第二象限的事情一樣,但是一旦經過了原始的積累,身處這樣的環境將會感到無比的幸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