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條規則是“1分支1詞語”。
讀的時候,發現這條規則比較有趣。
1、一言以蔽之,即“線條上寫的不是文章,而是詞語”,并且詞語也有粗細變化,用于表示詞語的重要程度。主支上的詞語要寫的粗一些,下級分支上的詞語寫的細一些。
2、“1分支1詞語”,即一條線對應一個詞,這有助于構思創意和分析思考。初學者可適當放寬。詞語可以重復使用。
3、怎樣給線條上的詞語排序?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但也是我覺得最有趣味性的。
第一個單詞很重要,順序不同,聯想到的內容也不相同,僅僅變換了思維導圖上詞語的順序,就有可能想出平日里根本想不到的內容。
比如,我們要把“昨天我和家人去看了電影”這句話分解成詞語寫到分支上,那么最初的線條(主支或或者接近主支的線條)上應該寫哪個詞呢?“昨天”“我”“家人”“看”和“電影”,這幾個詞語都可以。如果第一個詞語是“昨天”,下面也許就會思考昨天做了些什么。下面如引果接的是“我”,那么“昨天”的分支下或許還會平行伸出“老伴”“兒子”或“女兒”等線條。
或者假設第一個單詞是“電影”下面要接什么詞語呢?可以是“昨天”,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看…接什么詞都可以。如果接的是“家人”,或許思緒就會變成“我還和誰一起看了電影呢?”如果接的是“昨天”,或許更容易順著時間軸去思考,比如,“在上一次看電影是什么時候?”“下次準備什么時候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