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
幾聲急促的響門聲,一下子把幾名財務人員的目光集中到了一處。
見有人要進來,年青的申會計蹭地起身,走到雙層門前,把門打開。
“劉姐,歡迎歡迎。”
只見一位四方大臉,雙眼薄皮,面帶微笑的中年女子走了進來。
她,不是別人,就是我們單位化驗室的劉工,王曉勤。
她的到來,所有的財務科人員都不感到意外,她是來報道的。也就是說,未來,她的身份從今天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就是說,她將從單位的化驗室轉到財務科,正式成為一名財務人員,這讓單位其它部門人員始料未及的。
王曉勤來到財務科,職務是出納,這對于已經是中級職稱的她來說,至少不是往上走,而且專業跨度很大。
她為什么放著好好的輕松的化驗工作不干,偏要到財務科作一名出納呢?
這話還得從頭說起。
王曉勤所在的工作單位,是在1979年成立的,這是一家省屬科研事業單位。
這個單位成立時,人員經費完全由省財政全額撥款,科技專項經費,每年也有不少的進賬。那時,國家百廢待興,各項事業急需大量資金支持,國家和地方財政對科技投入的缺囗,越來越大,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為此,這個單位從一九八九年開始,從全額預算單位劃為多種類型的差額預算單位。
原來,省委編制部門給單位的編制人數從120人,縮編為100人,人頭費經費從100人減少為50人。就這樣,經費被砍掉一半。其余不足部分,要靠單位自已解決。
面對經費不足的嚴峻形勢,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幾次開會研究,決定在現有技術設備的前提下,尋找一家兄弟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一家”XXX能源技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本省第一家由兩個事業單位發起成立的企業,目的是為了現有技術成果轉化中,獲得不足的人頭經費。當時,這種做法,在全國來說,絕對是開創性的舉措。
成立這個科技股份公司,在東北只是個大膽的試驗,也得到了當時XXX省科委黨組的支持,也得到了省計委的批復。
在股份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單位召開了一次全體職工大會,把情況向大家作了通報。經過半年多的籌備,XXX能源技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終于在1992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成立了,每個職工認繳5000元的股權證。
成立當天,省科委的領導,當地市政府有關領導,還有當地市科委的領導,在新劃拔的100畝土地上,舉行了非常簡單的成立儀式。
經過三個工程隊半年多緊張的施工,總投資729萬元的股份有限公司,達到了可以實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基本條件。
緊隨其后,在原科研單位領導班子的基礎上,組建了股份公司的領導班子。原來的所長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其余的副所長,擔任副總經理。
為了打消科研人員的思想顧慮,鼓勵進入股份公司的科研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保留原單位編制,不改變隸屬關系的情況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股份公司成立后,公司的財務人員,需要由原單位財務科調出一名出納,一名會計。
當時,被單位職工稱為唯一一位科班出身的申會計,有意到新成立的公司去做會計。他偷懶的背著科長,把自己的想法向未來公司的總經理李準提了出來。申會計本想換個位子,到股份有限公司去鍛煉鍛煉,沒想到,他的想法卻被李準總經理拒絕了。
申會計為什么被拒絕了呢?
李準總經理的理由是:“你可不能去,這個公司能干多長時間誰也不知道,那邊不穩定,如果公司黃了,你再回來就沒位子了。再說,單位從學校選你來單位,是想讓你接財務科長的班。”
申會計聽完李準總經理的一習話,覺得非常在情,在理。于是,他就再也二話沒說,想去公司作會計的打算,就這樣徹底地從心里打消了。
后來,單位征得財務科長的同意,決定讓還剩三五年就要退休的王會計,到公司做會計負責人,讓紀會計去做會計,讓原來的出納魯會計去公司繼續做出納。
面對一下子從財務科抽調出去三名會計,原來的科研單位只剩下兩名會計了。一名是即將還有一年退休的翟科長,另一名就是科班出身的申會計。因為《會計法》明確規定,會計是不允許兼職作出納的,沒有了出納,會計科的正常工作就無法正常開展。所以,翟科長就去找李準所長征求意見,李準所長的答復是,不能從外面再進會計了,從單位內部解決。于是,翟科長回到財務科后,他把李準所長的想法如實地跟申會計全盤端出。
“你幫我想一想,從單位選誰最合適?”
申會計立馬在腦海翻來覆去地想,最終想出兩位,一位是30多歲的辦公室文秘蘇小婷,另一名是40多歲的化驗室的王曉勤。
蘇小婷是本市房產開發公司總經理李佳的女兒,調入現在的事業單位后,曾當過描圖員,又在資料室工作過,最后因科室調整,又被調到辦公室做文秘工作。
婷,長的文靜,皮膚白皙,梳著短發,團臉,初中文化。字,寫的工整,還算可以,平時的工作就是訂訂報刊,收發文件,打打字,端茶倒水的,人倒不錯。
“科長,你看蘇小婷行不行?”
翟科長一聽到蘇小婷的名字,沒有馬上表態是行,還是不行。
接著,翟科長開始對申會計聊起了婷的平時表現,以及給大家的印象。
“她的字還行,為人還是正直的,也比較穩重,但是……但是,說話有點沖,一下能撞倒人,脾氣有點倔。”
申會計一聽,就明白了,用這樣的人作出納,可能不好使喚,不好管。
“那王曉勤呢?”申會計又提一個備選人選。
“小王還行,為人熱情,比較隨和,沒聽說跟誰有過矛盾,而且非常勤快。”
“是。”申會計隨聲附和道。
“那你抽空找小王問問,她愿不愿意到財務科干出納?”
“好,我馬上過去。”
財務科在三樓,化驗室在二樓。
申會計馬上從三樓下到二樓,直奔化驗室。
一進門,見馬姨在滿是瓶瓶罐罐的操作臺旁,穿著白大褂,有禮貌地叫了一聲“馬姨。”
“申會計怎這么得閑,有什么事?”
“我是來找王工的。”
“噢,她在里屋。”
申會計推開里屋的門,見王小勤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用天平測量一種物質。
她見申會計進來,笑呵呵地問“有什么事?”
“我是奉翟科長的指示,來征求一下你的意見。”
“要我做什么?”
“呵呵,科長要我問你,你愿不愿意到財務科?”
王小勤一聽,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兩只圓溜溜的眼睛撲閃撲閃的,既驚喜,又感到意外的樣子。
”行。”她毫不猶豫地答應。
“好了,那我回去告訴科長。”
申會計臨上樓時,又跟馬姨又打招呼,迅速回到三樓。
申會計回到科里,馬上把結果告訴了科長。
“好,那就這么定了。”
從科長選出納的過程看,他一向是個謹慎認真的人,畢竟,這個工作雖然地位不高,但對于整天與線打交道這項工作而言,一定要選擇一個拿得起,放得下,既勤快,又不能馬呼的人。這是這個崗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按理說,選什么樣的人,科長一人就可以拍板,可他卻沒有這么做。
從選出納這件事中,科長充分聽取了申會計的意見,以公正和認真的態度,不徇私情,不以個人喜好為出發點,這是作為一名具有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應有的素質和品德。
其實,科長也十分明白,他知道自已在單位工作的時間不長了,他退休后,出納要與申會計長期一起工作,這也是科長非常看重申會計意見的原因之一。
王曉勤是我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入東北最大城市的一所理科中專。她學的就是化驗專業。經過兩年學習,畢業后,她回到了原地,恰巧,在她回來后,正趕上當地成立一所省級科研機構,急需一批科研和技術人才。
中專畢業的她,在學歷、工作經驗和職稱等方面,雖然沒有優勢,但在剛剛迎來“科學的春天”情況下,技術人員極度匱乏,特別是搞化驗這項工作,那時也不需要太高的學歷,能會操作儀器設備即可,所以,她就被她的所在單位招了進來。
其實,她進到這個單位,是特別容易的。
為什么呢?
王曉勤的父親,是當時的副市長,是遼南地委的老干部,有了這么高地位的父親,別說是中專畢業,就是高中畢業,當時考上稅務局的,也不占少數。更何況他父親這么高職務,就更不用提了。當然,她進到這個單位絕對不是由于走后門進來的。
畢竟,王曉勤從來沒學過財務,她的工作一切都是從頭學起,從頭做起。
她來到財務科后,在原出納離開崗之前,利用兩三天時間,親自把出納每天應做的工作,從頭到尾交待了一番,并帶她到各個開戶銀行的匯兌、出納、審批等相關窗口做了交接工作。在把所有單據、現金、銀行存款核對無誤后,填寫一式三分”交接單”,在交接人和證明人分別簽字后,真正開始了她的獨立工作。
剛開始短時間內,由于業務還不熟練,還需財務科的其他會計給予一些指導,但她適應的非常快,除”銀企對賬”之外,比如填寫匯款單,填寫現全和轉賬支票,登記現金日記賬和存款日記賬,怎樣清點庫存現金等這些基本工作,不到十天半個月,基本都能自己獨自完成。
由于她非常熱愛這個工作,面對已經工作至少十幾年,甚至三四十年的幾名老會計,她一如既往地表現出在化驗室那種為人隨和,樂于學習,勤勤懇懇工作。
自從她來到財務科以后,她幾乎天天早早地來到單位,進門不是打掃衛生,就是去樓下打熱水,特別是每到單位集體打掃衛生的時候,她擦的玻璃又快又凈,從不計較別人干多干少,她的這些優點在幾位老會計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這些正是她被單位財務科選中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