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聯想公布了2018/2019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可謂業績喜人。
財報顯示,該季度聯想營收同比增長8%,達到140.4億美元,凈利潤2.33億美元,毛利率14.6%,三項數據均高于市場預期,自此,聯想實現了連續6個季度的同比增長。
聯想的三大業務部門(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業務、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均實現增長,其中亮眼的是,在該季度中,聯想自收購摩托羅拉以來,移動業務首次實現全球盈利。
此外,稅前凈利潤達到24.2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提升133%,創下歷史新高。
經歷了四年低谷的聯想可謂重見陽光,雖然取得了令人驚喜的階段性勝利,但放眼轉型之路,聯想依然容不得樂觀,任重而道遠。
逆風黑馬:移動業務
聯想在2014年完成了對摩托羅拉移動的并購之后,5年的時間里,移動業務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聯想官方表示:“這一結果主要得益于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堅定執行既定戰略:優化產品組合、聚焦關鍵市場、削減費用。”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財報發布后,對媒體表示“移動業務實現盈利之后,下個階段會進入盈利性增長的軌道。”
聯想是最早進入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廠商之一,曾在2013年時達到國內市場份額巔峰,成為僅次于三星的中國智能手機銷量亞軍。2014年時,更是憑借收購摩托羅拉而躋身進全球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的行列。
但此后由于其實行過于穩健的策略,因過分看重業績的穩定與增長,而導致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足,因此在技術更新換代的猛烈沖擊下,聯想手機的市場份額迅速萎縮。
根據公開信息,2015年到2016年期間,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甚至下滑70%,從近5000萬部下降到1400萬部,外界也因此批評聲不斷,也因此影響了聯想的業績、股價,甚至品牌聲譽。
此后聯想手機經歷了一系列劇烈調整,在2017年6月30日發布的財報中,還曾出現過7200萬美元的凈虧損。
但隨后聯想開始實行專注策略,在中國以外市場,聯想在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第二財季已經出現了近幾年來的第一次盈利。
目前而言,聯想在中國實行的策略是:立足于性價比,瞄準線上,沖擊最有潛力的市場,經過一系列密集的新手機發布,在保證性價比的前提下,試圖以不同產品線,劃分主攻領域。
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這一策略初見成效,聯想移動的中國業務18/19財年第三財季增幅高達309.6%。
在海外市場,聯想則實行嚴格控制成本的戰略,且專注于拉美和北美等特定市場,均取得良好的市場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聯想的移動業務取得了改善,但面對以基本呈現飽和的市場環境,聯想移動仍然很難分到瓜吃,有相關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擠進中國市場份額前十的廠商,并沒有聯想的影子。
但也值得注意的是,移動業務僅占到了聯想總營收比的12%,所以移動業務無論好與壞,都難以用來定位整個聯想集團。
寶刀不老:PC業務
根據財報顯示,含PC業務在內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收入達到107.29億美元,營業額年比年增速達16%,占整體營收的比例達到77%。
由此可見,PC及其相關業務,作為聯想的老本行依然靠得住,不但穩健,而且上升。
盡管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全球PC市場遇冷后的回暖,PC市場所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15年開始,全球PC市場遭遇集體遇冷,受其影響,聯想PC業務營收劇降37億美元,自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不過,聯想PC全球市場占有率逆勢升至21%,反而贏得了一些優勢,由此可見,聯想在PC領域絕對是武藝高超的硬茬。
隨著PC市場的回暖,聯想的營收也逐漸春暖花開,穩步回火。
但市場環境也不容樂觀,面對不景氣的全球環境,惠普、戴爾等老牌競爭對手竭盡全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華為、小米等在移動市場擊敗過聯想的品牌,也紛紛進入了PC市場,這些因素都會讓聯想面臨壓力。
所以,喜人業績的背后同樣也藏著一絲憂慮,即在全世界越來越不看好PC市場的情況下,PC業務依舊是聯想過分依賴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對聯想來說,PC業務貢獻的增大,也許并不完全是一個好消息。
未來賭注: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業務在第三季度的營業額繼續保持了雙位數增長,年比年增速達到31%,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盈利水平的改善。
論營收比,數據中心是三大部門中占比最小的,但這個部門卻被寄予厚望,因為他是聯想對未來的一個賭注。
早在2018年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就曾表示,聯想將從一家PC公司轉向TO B 業務,也就是智能制造轉型,其中智能物聯網SIoT是聯想未來的重點。該業務會拉動數據中心業績的增長,數據中心業務未來的利潤甚至會比PC還要高。
2014年時,聯想花費21億美元收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但緊接著,全球服務器市場馬上發生巨變,新興的云技術迅速搶占市場,而在這波浪潮中,聯想因為沒能快速建立起相應的核心競爭力而導致業務下滑,此后,聯想迅速變招,在保持傳統IT企業產品的同時,迅速加強對云計算等超大規模數據產品的布局。數據中心的業務營收開始迅速增長。
但恐怕這樣的速度,對被給予厚望的數據中心來說還不夠快。結合自2017年以來的財報數據,數據中心雖增速較高,但正逐漸放緩,甚至營收出現下滑。
與此同時,聯想數據中心業務主要集中于超大規模分布式系統(HyperScale定制平臺)、超級融合系統、高性能計算(HPC)等服務器業務上,但在更具前景的存儲、數據管理方面,聯想市場份額仍然很小,這也為其未來的增長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轉型:任重而道遠
早在2016年時,楊元慶提出了 “三波戰略”
第一波是聯想目前的核心業務,在PC領域進行持續創新。
第二波是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未來要打造成新的增長引擎。
第三波是發力“設備+云”,打造下一代智能設備和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本季度中,聯想的成績單是令人欣喜的,但結合以上戰略,會發現幾年過去,聯想做的好的,恐怕只有第一條。
楊元慶曾說過“當一個戰略執行落實到巔峰的時候,你就要考慮下一個戰略,要爬下一個高峰。”他不僅這樣說,也要這樣做。
只不過,手機、服務器、人工智能、云技術等這些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科技巨頭紛紛布局,新玩家不斷擠入,市場也面臨飽和。
回頭看來,聯想每次在多元化布局中碰了壁,都是要靠PC業務來回血的。但在全球PC市場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這個老本到底還能啃多久?
面對即將而至的新技術洗牌,聯想的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