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
骨關節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一般表現為關節疼痛,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等等,關節炎在我國中醫里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可以歸結到“痹癥”范疇。
骨性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或肥大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風濕性疾病。
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主要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僵硬、積液、腫大伴活動受限。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以腎精虧虛為本,還與外邪侵襲、勞損過渡。外傷等有關。本病基本病因病機為虛、瘀、濕、熱,而精血虧虛,肝腎陰虛是發病的關鍵。病位在筋骨,與肝腎密切相關。病性多為本虛標實,發作期以標實為主,緩解期本虛為主。
艾灸穴位為:
阿是穴、膝眼、鶴頂、曲池、足三里、血海、肝俞、腎俞穴。
這幅圖片基本囊括了膝蓋周圍的所有需要的穴位,可以作為位置的參考。
艾灸時間:
1、初期,艾灸一周休息一天,每天一次,每次每個穴位艾灸30分鐘。使用天天艾的話,連灸兩柱。有好轉,可以一周艾灸3-4次,每次每穴一柱。
建議:1、保暖,不要受寒。
2、每天隨時輕輕拍打膝關節處。注意是敲打、拍打、不是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