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我想大多數都看過。最近總想寫些讀書有感,選了這本書。
故事大致內容大家都知道,同一本書,因每個人觀念不同角度不同,感悟和感受也因人而異。
今天就來寫寫自己的感受!
? ? ? ? ? ? ? ? ? ? ? (一)關于愛情
雖然本書主要是寫關于夢想,但做為女人,先來談談書中的愛情:
首先書中的男主斯特里克蘭的原配夫人據作者描寫是個很會持家愛生活的女人同時還喜歡閱讀:她的住所,布置優雅。房間總是整潔清爽,擺滿鮮花......誰都看得出斯特里克蘭夫人是位能干的主婦,毫無疑問,賢妻良母。
生養一兒一女,一個很會持家的賢妻良母,一家人生活美滿,她享受著這種井然有序的幸福,這種生活模式給出的是天倫之美 。
突然有一天毫無征兆她老公丟下她和孩子跑了,她難以置信,大家都以為斯特里克蘭是跟女人跑了。后來帶回來的消息卻是為了畫畫。
“如果他瘋狂愛上了別人,跟她跑了,我可以原諒,但是他卻是為了理想,我恨他,我再也不會原諒他。”
當時的斯特里克蘭夫人知道如果因為女人,總有一天會回頭,但卻是因為理想,自己便無能為力。
我要說的是斯特里克蘭夫人夫人在失去他賴以生存的老公后,沒有長久在沉浸在憂愁中,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相反接下來她不論多么委屈,她都盡量隱藏。沒有四處訴說自己的不幸。她顯得勇敢,很快利用自己的優勢學習了速記和打字。
租了房子,變賣了家具,找了房子,安頓下來,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遭遇如此變故,不抱怨,不自顧自憐怨天尤人。而是迅速讓自己獨立 。
不能不說之前的斯特里克蘭夫人雖然全家在經濟上全由老公“養著”
但她是個精神獨立的人,精神獨立的人在失去經濟依靠時,才能迅速調整自己的位置和生活。
斯特里克蘭夫人不但實現了經濟獨立,還把兩個孩子培養的非常好。
從斯特里克蘭夫人看到一個睿智品性良好的女人,無論生活怎么變故,她都可以活得很好,女人精神獨立比經濟獨立更重要。
能把家經營得很好的女人,實現經濟獨立并不難。
女人在有人養時,也別忘了培養自己的興趣,哪怕只是讀書。
書中還有一個關于德克.斯特洛夫的愛情:他把她放在寶座上,當偶像一樣膜拜;他是忠貞不渝的愛人。
他愛她(布蘭奇)愛得沒有骨氣,愛得沒有自尊心。“我愛她,遠遠勝過愛自己。愛情如果考慮自尊,只能說明你更愛自己。”
雖然愛得沒有自尊不得不說那是真正的愛,愛到只要你過得好就好。
但是這樣的他終究還是失去了她,因為她不愛他,她愛上了斯特里克蘭。愛得義無反顧,全神貫注,全力付出。但是她卻愛錯了人。
斯特里克蘭卻給不了她想要的,最終她走上了絕路。因為愛,她完全失去了自己。
文中還有阿塔的”愛情”,她只是想嫁一個白人而已,對于丈夫,如同主人一樣照顧,在婚姻中她更像一個奴仆。
為“愛”犧牲一生,陪同一生,不貪圖物質。沒有任何要求。只要要求在你身邊就好。也許這也是一種愛情吧?
每個人的愛情觀都帶著自己的秉性,所以因人而異。
文中每個女人各自有不同的命運,不得不說性格決定命運,選擇決定人生。愛情觀的不同決定不一樣的婚姻,即便面對同一個男人。
不一樣的性格和選擇決定了她們不一樣的人生。
“對于依然愛她而她已不愛的男人,女人往往比誰都殘忍;她不只是不憐憫,不寬容,更會瘋狂羞辱他。”
“如果一個女人愛上你,除非擁有了你的靈魂才肯罷休。”
? ? ? ? ? ? ? ? (二)關于理想
當然這本書以斯特里克蘭的畫畫理想為主:
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漂亮會持家的老婆,可愛的一雙兒女,安穩的工作。
放下別人眼中最重要的一切,為了去畫畫,在現實生活中的確不可思議。
但是四十歲的斯特里克蘭卻這樣做了。
作者第一次去巴黎找他時:他穿著破舊的夾克,胡子拉碴,好多天沒刮。我上次見他整潔一新,可看上去并不自在;現在。他這般邋遢,卻神態自若。
“我必須畫面”,“我必須畫畫。”? 他重復地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已。一個人掉進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沒關系,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不畫畫他會死的,他的體內仿佛有一股猛烈的力量奮力掙扎,這股力量強大無比,壓倒一切。
在他的靈魂中,也許有著深層的創作本能,盡管生活遮蔽了它,它卻無情地瘋長,像癌癥一樣擴大到細胞組織,直至占據了他整個人,使他無法抗拒,必須采取行動。
斯特里克蘭心里壓抑的畫畫的夢想,沖出了心底,沖上腦門。讓他為了這個理想放棄看起來完美的一切,去追求自己內心強烈的畫畫夢想。
這個愿望這個理想該有多強烈。
他窮困潦倒,依然不退縮。也許藝術家唯有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人宇宙的混沌中創造中美。
初期這個不幸運的男人在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時,德克救了他,并把他弄回家照顧。
他沒有控制住肉體的欲望和誘惑,不顧道德和布蘭奇偷情。
雖然性欲在斯特里克蘭身上并不明顯,他的靈魂在畫畫上。他有狂暴的激情,有時候欲望占據了他的身心,迫使他一時縱情狂歡,但他對這種本能感到非常厭惡,因為這剝奪了他內心寧靜。
但只是肉體一時需求,他給不了她想要的,最終讓布蘭選擇自殺走上不歸路。
他有更深層的精神需求,他不斷推翻自己的生活。
他奮力創作,他對于金錢無動于衷,他對名聲不屑一顧。他從不求人,只要能讓他一個人待著。他一心一意,追求理想,為了實現它,不惜犧牲自己——這一點,甚至犧牲別人。
經過多年漂泊,斯特里克蘭來到了塔希提島,這里有必要的條件讓他的靈魂變得茁壯有力。
就好像他的精神一直脫離了軀殼,四處游蕩,尋找寄托,終于,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進入他的身體。在這里,他終于“如愿以償”。
關于斯特里克蘭的畫,是他死后才出名的,他在意的并不是畫畫能不能出名,能不能值錢,他只是想畫畫而已。
他把內心的理想和追求變成現實,對于夢想堅定的執著,義無反顧去實現,去畫畫,無論會遇到什么。
看了這本書,月亮與六便士,理想和現實。六便士是什么?月亮是什么?現實中,因人而異。
抵擋得了表面誘惑,才不會活成別人眼里的樣子,我們要時常問問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什么對自己而言才是最有意義的,才值得自己去追求。
其實,在這個時代大部份的時候只要我們對物質不過于貪心,只要我們明確方向,可以懷揣著六便士看月亮。
或者你夠堅持走在夢想的路上,六便士也會擁有的。
人世轉瞬即逝,有人低頭撿六便士,看不到月亮,有人放棄六便士看月亮,有人看見塵埃,有人看見星辰。
愿我們都可以懷揣著六便士看月亮;愿我們都能在黑夜里看到月亮和星辰。
夢會帶著你從黑夜走向白天!
如果有一個夢想,
那么黑夜就能看到月光
如果你是追夢人
那么迷途便也會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