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在元旦這天入住,近幾天我忙著搬家。新房早在九月初已經裝修完畢,家俱家電也已齊備,拎包入住即可。本以為就是把衣服被子、書籍之類的雜物收拾一下搬過去就可以了,是很簡單的事,但我卻折騰了好多天都沒有完成。
我原以為要收拾的東西不多、很容易搬完,而且這些雜物也不可能一次性收拾好、打包完,所以并沒有打算請搬家公司的人幫忙,而是自己當一只小螞蟻,采取螞蟻搬家的方式,有空時自己一點一點的搬。
平時這些雜物都堆放在家里,自己并不覺得有多少,經過這么一收拾,才發現亂七八糟的東西真是不少。比如小孩的玩具和書籍,每次搬幾箱,搬了幾次才搬完,過去一擺放,居然滿滿兩個個書柜。其實,這兩年我們對小孩買玩具算是比較控制的了,并不是說小孩想要什么就買什么,但是買玩具還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幾年下來居然有這么多。
真是不搬不知道,一搬嚇一跳。這些雜物隨便收拾一下就是一箱,幾箱就填滿一車。難怪人們第一選擇都是買房,迫不得已才去租房,搬一次家真是太麻煩了。雖然我這兩個月周末基本上都搬一次,眼看快到元旦了,家里還有一大堆的東西沒有收拾,心里不免有些著急。好在最近沒有什么工作,便決定這幾天每天都搬一些。
在家里收拾東西的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隨處可見的垃圾。現代科技的發展給處于信息時代的我們帶來了生活便利,但也伴隨著白色污染和巨大的浪費。不管是去買菜還是打包飯食,亦或網絡購物,塑料袋、泡沫箱、紙皮箱,每一樣都不可或缺,每一天我們都在制造著垃圾、浪費著寶貴的資源。
所在的小區今年開始作為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示范點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廚余垃圾、生活垃圾、有毒垃圾等各種垃圾箱也配備到位,政府也進行了宣傳并向所有居民發放了分類垃圾袋,我們起初很高興,也給小孩講述有關的知識。但后來我們發現,垃圾車每天一趟,工人們不管是什么垃圾全都往車里一扔了事,后來索性只在每個單元樓梯口留兩個垃圾桶了,看來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根本沒有進行,墻上公示的數據估計也是糊弄有關部門和群眾而已。而我們,也不再對垃圾進行分類了。
我想起了不久前閱讀的白巖松的書《行走在愛與恨之間》,這是“巖松看日本”電視節目的文字版,里面有讓我印象深刻的一章,講到了日本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采訪的地點很容易記,在“我孫子”市,市民自覺自愿地分類、政府對回收處理的管理、垃圾回收的充分利用,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環境。
每次在搬東西的過程中,看著手中的箱子,我就看到了欲望,這欲望每天都在增長,漸漸地填滿了所有空間,而我卻渾然不知。
隨著小孩的長大,玩具和書籍之類逐年增多,而我們也在不斷的購買衣服鞋子、生活用具等等,無處堆放的時候只能堆在書房,慢慢的,書房便成了雜物房。收拾東西時,我也發現了好多廢塑料、破銅爛鐵,這些在當初認為可能有用的東西,不知多少年后才又出現在我的眼前,而現在又不得不丟棄。
我們每天都在追求幸福,然而,人的幸福程度與貧富無關,所謂知足常樂,只要你對物欲沒有太多的追求,感恩生活給予你的一切,則“一簞食,一瓢飲”足矣。
搬家還在繼續,我還在收拾與丟棄,而新家里會否又填滿了垃圾,則要看我們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