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的死亡體驗館,據說要在明年清明節閉館“死亡”,因為客源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和死亡體驗館一樣,是行為藝術。在持續的集體中共同創造價值,甚至到達頂峰后,主動毀滅它,過程中,會感受到強烈的死亡震撼,既有珍視,也有直面死亡必然的達觀與生之緊迫與眷戀。
我們要明白,沒有什么是永存不朽的,死亡只是一面鏡子,照見生者。不明的意義在于有一個隱形的對立面糾纏。生之光輝就是死亡陰影的糾纏和嬉戲呵護,因為邊界而確立屬性,因為對立而顯示存在。
死亡一定是必然結果,活著就是不斷練習和對抗死亡而已。當然,絕大部分的人可能從來不會考慮這些事情,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陷入需要考慮死亡的邊緣處境、精神的極端困局、天性中保留完好的“敏感的氣質”,當然我也認為這些不需要演習死亡的人是幸福的,各有所需,并無高下。
然而,死亡難道不是另外一個通道?死亡一定就是黑色悲戚的,誰說就不可以歡樂的奔赴與融入更大廣闊的必然與自然呢?
…以及脆弱、害羞、柔軟難道不是美好的“天性”?殘缺不是另一種正當與更有活力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