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片碎碎的,圍著樓下的路燈凌亂地飛,像一群缺心眼兒的白蛾子。我仰著臉注視了一陣,聽得它們折斷翅膀的絲絲疼痛。拐上一天鋪滿鵝卵石的小路,有拐上向北的一條水泥大道,雪花仍然熱情不減地追隨著我。我來到了父母新搬的房子——離我不遠的和我同一個小區。上了樓梯,發現雪花沒有追來,它們像迷路的小孩一樣,聞著媽媽樓下的路燈傻轉。
? 我敲門,咚咚咚,不等落音,屋里兩位老人一起答應:哦,來了!拖拖拉拉的腳步聲,急促地接近門外的我。媽媽總是比爸搶先一步開門,她拉來門笑瞇瞇地明知故問:我大女兒來了嗎?爸也說肯定是大女兒。我站在父母家門口,心里竟有著小白蛾撞碎身體的酸痛。
? 進了屋,屋里裝修的味道淡淡的,客廳的方形燈光芒四射,這屋子里的每個細節,都透露出我們三姐妹對父母的孝心。去年三月,我最小的弟弟結婚了,他的婚姻生活的到來也直接導致了我父母失去了住處。父母用半生積蓄給了弟弟做彩禮,又把剩下的錢給他辦婚禮,婚結了有了老婆就不要了父母。他明里暗里表示要將父母的房子當婚房,可以父母同意,房產證的名字變成了弟弟和他老婆,弟弟婚后后和他們住在一起的父母卻無法安度晚年。他們明明將所有一切都給了弟弟。
? 兩個月前,那時天氣還沒有這么寒冷,垃圾桶旁的枇杷樹,還開著一簇一簇可人的小花。那晚,我陪父母說了會兒話,同往常一樣告辭回家,二老也習慣性的送我到樓梯口,我朝他們擺擺手,看到他們回了屋,聽見門鎖的啪嗒聲,這才安心下樓。快到我家時,一摸鑰匙不見了,才想起落在父母家了。又轉身往回走。剛走到父母家前邊的那棟樓,就發現在垃圾桶前的兩位老人身影,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老婆婆伸胳膊在桶里拔拉,老頭撐開塑料袋子等著。老人沒有說話,甚至連呼吸都放得很輕,但我還是從他們收緊的脊背,感覺出老人心里的緊張。微弱的燈光沒有阻礙我對親生父母的識認。我看見母親把挑揀的東西,放進父親撐開的塑料袋,我緊抱一顆香樟樹,仍沒能止住從頭到腳的顫抖,我的身體,連同五贓六腑都嘩啦個不停。不聽話的淚水,使我沒能看清爸媽那晚的表情。迷蒙的夜色里,他們倆分別揪住袋子的兩邊匆匆離開。媽媽的腰傷。走成瘦弱的一顆彎柳。爸爸的腳步很沉,腳后跟已難以輕快的抬起,他只好一路拖拉著走,鞋底和路面發出密匝的嚓嚓聲,遠去,我的父母,提著他們夜的戰利品往樓道走去,我跟在后面,看到更心痛的一面,我的父母住在了原本堆放雜物的地下室,我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淚再次模糊了我的雙眼。
? 我沒有想到,父母會在小區內拾破爛,他們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難道從弟弟結婚后就撿拾了嗎?為什么父母會住在地下室?這一段時間里,父母怪異的行為,浪花似的呼啦啦翻卷過來,翻出了我濕沉的記憶。
? 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和妹妹每次在電話里說要去看望爸媽,他們幾乎都會慌忙的掙脫,說這會不在家,晚些再聯系。因為我們工作忙也沒有在意那曾想要父母是有什么隱情。
? 假如不是我親眼所見,砸破腦袋也不會相信。我儒雅的父母,兩位交了一輩子書的高級教師,會忙著滿世界撿垃圾。老人家是怎么邁開這令人羞窘的一步呢?他們是……?我揪心的后悔著,怎么不能多關注一下他們沒能早點發現。在那個秋天的夜晚,我摟著那顆父母樓下的香樟樹,一圈圈無意識地旋轉,我的眼淚一圈圈飛濺。
第二天一早。我沖進地弟家,用一夜無眠的紅腫眼睛瞪著弟弟和他老婆,質問為什么父母會住在地下室?為什么父母會去撿垃圾?他們起先是露出尷尬的表情,在我的怒罵中不敢說話。我找到父母問為什么這樣,他們什么都不愿多說,在我不斷逼問下,才慢慢說出原因。弟弟老婆嫌棄父母,不愿和老人一起住,但弟弟有沒有錢買房,在一起住了一段時間每天都受到自己媳婦的白眼后,我儒雅的父母終是不能待下去了,只能蝸居在這個地下室了。但我不明白我的父母明明還有退休金的,雖不多,但是兩個人平時的開銷是綽綽有余的,為什么要去撿垃圾。最后還是媽媽說:每個月的退休金都被你弟弟拿去還車貸了。我只知道,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怒火中燒。
? 我不敢相信,我的弟弟,我媽媽在三十多歲高齡冒著生命危險生下的孩子,可以這樣對自己的父母。我也在想為什么生下四個小孩的父母會落的如此下場。
? 我把父母的情況和遠嫁外地的大妹和小妹說了,經過商量,我們決定三個人湊錢給父母買套房子。當月我們就在我小區里找了一套房子付了款讓父母搬進了。買房的錢是我借的但我沒和父母說,我猜兩個妹妹那邊也肯定借了錢,要不然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因此,我直接跟父母說叫他們不要再撿垃圾,每個月的生活方費我出,父母不肯接受,他們知道我太累了婆婆那邊四個老人,還有兩個在上學的孩子。沒有辦法,他們還是繼續他們的拾荒之路。我很羞愧,自己連父母基本的生活都不能承擔。
同時,我也在思考,到底有多少像我父母一樣的老人。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認為能照顧自己晚年的兒子,到最后卻落得個連家都沒有的地步。怒弟之絕情,怒父母之不爭,怒自己之窮困。哀父母之老年無清凈,哀父母多年之愛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哀父母老無所得,老無所養(沒有得到他們兒子的贍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