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第一次打開JMeter的時候,樹形標簽欄中只有一個“測試計劃”。
如果想要發送一個請求,需要操作如下步驟:(最基礎的一個請求)
步驟1:創建一個測試計劃
打開JMeter會默認有一個創建好的測試計劃。
一個測試計劃描述了一系列JMeter運行時要執行的步驟。一個完整的測試計劃包含一個或者多個線程組,邏輯控制器,取樣發生控制,監聽器,定時器,斷言和配置元件。(測試計劃必須至少具有一個線程組)
提示:
如果需要創建一個新的測試計劃,點擊“文件” —> "新建",會開啟新的JMeter窗口。
(JMeter原則上是希望一個窗口只可以修改或編輯一個測試計劃)
步驟2:創建線程組
首先需要選中“測試計劃”右鍵 —> 添加 —> 線程(用戶) —> 線程組,如下圖:
說明:
setUp線程組
:在線程組之前運行。
tearDown線程組
:在線程組之后運行。如果你還安裝了其他的組件和插件的話,還會有一些其他的線程選項。
步驟3:創建取樣器
選中“線程組”右鍵 —> 添加 —> 取樣器 —> HTTP請求(以HTTP請求為例)
步驟4:創建監聽器
選中“線程組”右鍵 —> 添加 —> 監聽器 —> 察看結果樹
步驟5:完善信息
開始編輯樹形標簽欄中每個標簽的內容。
(1)測試計劃標簽
- 名稱:默認為測試計劃,在實際的工作中,你需要修改成xxx項目的測試計劃。
- 注釋:就是對該測試項目的一些描述。
- 添加目錄或jar包到ClassPath:當我們需要引用一些外部jar包的時候,點擊“瀏覽”進行添加。之后我們在寫測試腳本的時候,就可以引用這些jar包中的內容了。
(其他的選項和內容我們之后再說明,這里就先簡單介紹一些基本用法)
(2)線程組標簽
- 名稱:線程組就相當于一個流程,也就是定義該流程的名字,例如:訪問百度。
- 注釋:對該線程組的說明。
(其他內容保持默認即可)
(3)HTTP請求標簽
-
名稱:對于我們來說一個HTTP請求就相當于調用一個接口。一個流程(線程組)中可以有多個接口(HTTP請求)。換句話說,在一個流程中,要訪問多少個接口,就添加多少個HTTP請求。
該名稱可以修改成訪問接口的名字,例如:訪問百度。
注釋:對該HTTP請求的說明。
協議(必填):寫你需要使用的協議,如訪問百度網站需要使用
http協議
或者https
協議。服務器名稱或IP(必填):也就是需要請求服務器的域名或者IP地址。例如訪問百度網站,填寫
www.baidu.com
。(注意此處不要加協議)端口號:有指定訪問的端口號就需要填寫,訪問百度網站則不需要填寫,會使用默認端口號,如80或者443。
方法:也就是選擇請求方式,我們訪問百度網站,選擇
GET
方式即可。
(其他內容保持默認即可)
填寫完如下圖:
步驟6:保存測試計劃
此時就可以點擊工具欄中的“啟動”按鈕,運行這個測試計劃。
點擊"啟動"按鈕后,JMeter會彈出一個警告,如下圖:
提示你再測試計劃執行前,請先保存該測試計劃。點擊YES就會彈出保存窗口。
我們就先把這個測試計劃保存到桌面。
保存完成后,JMeter會自動執行該測試計劃。
步驟7:查看結果
點擊樹形標簽欄中測試計劃的“察看結果樹”來查看該測試計劃的執行結果。
察看結果樹會顯示測試計劃中所有請求數據,請求數據中展示了每一個取樣器的結果、請求信息和響應信息。除此之外還可以查看獲得響應所花費的時間,以及一些響應代碼等信息。這些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腳本是否存在問題。
察看結果樹內容如下圖:
察看結果樹可以說是JMeter中最常用的監聽器,通過它就可以看到請求的發送和返回信息。
總結:jmeter測試計劃要素
JMeter中一個腳本就是一個測試計劃,也是一個管理單元。jmeter的請求模擬與并發數設置都在腳本文件中一起設置。
測試計劃要素如下:
-
要素一:腳本中測試計劃只能有一個JMeter測試計劃。
同一時刻場景固然只能有一個,JMeter腳本在GUI中顯示是樹型結構,測試計劃是根節點。根節點當然只能有一個。
-
要素二:測試計劃中至少要有一個線程組。
JMeter負載是通過線程組驅動的,所以計劃中至少要出現一個線程組。
JMeter測試計劃支持多個線程組,我們可以在計劃下面建立多個線程組,把不相關的業務分布在不同的線程組。
-
要素三:至少要有一個取樣器。
測試的目的就是要模擬用戶請求,沒有取樣器腳本就毫無意義。
-
要素四:至少有一個監聽器。(收集結果)
測試結果用來衡量系統性能,我們需要從結果中分析系統性能。
說明
我們這里只是簡單了介紹了JMeter發送一個請求最基礎的一些步驟。
關于每個步驟中具體的操作和更多的細節都沒有展開說明,以后會逐一展開詳細說明,我們先對使用JMeter發送請求有一個最基礎的認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