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時候,我有了自己的書房,實現(xiàn)了一直藏在自己心中的小愿望,似乎生活也有了方向,閑散的時光,終于有了安頓的地方。
梁實秋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個正常的良好人家每個孩子都應(yīng)該有一個書桌,主人應(yīng)該有一間書房,書房的用途是收藏圖書并可讀書寫作其間,不是用以公開展覽,藉以驕人的。
我覺得得我還蠻幸運的,當初看房選房并沒有花太多心思。也算巧合,當初看房子的時候其實對一樓的戶型結(jié)構(gòu)并不太滿意,本想離開,但轉(zhuǎn)念想既然來了,沒看幾眼就走也不合適。就來到了二樓,一拐角,我立刻被這間大書房所吸引了。
“這哪是書房,分明是一間小型圖書館。”
一整排連體書柜環(huán)繞兩面墻山,靠南一側(cè)是落地窗,屋內(nèi)南北通風,陽光通透。正是我理想中書房的樣子! 當時就在想,不管房主給多少價格,只要合適,立刻拍板拿下,不為別的,只為這間大書房,它能給我所有的踏實。
一間書房,一個衣帽間,一個養(yǎng)外,一個安內(nèi),缺了哪個似乎都不完整。
30歲以后得人生大概就進入到了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了,你需要停止很多無用的社交,也不需要過多關(guān)注與你無關(guān)的八卦故事,不需嫉妒與偏見,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娛樂消遣上。因為時間是個睚眥必報的東西,不珍惜它,它就會讓你的腦袋空洞,讓你滿身的戾氣,讓你止步不前。
到這個節(jié)骨眼上,青春已經(jīng)溜走一大半了,倘若哪天老去了,卻還是一身的貧瘠,那該是多么悲慘的事啊。
慶幸的是我開始關(guān)注此時此地了,我開始覺得時間有多么寶貴了,我開始覺得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自己不至于很窘迫。 搬家的時候,我把這幾年攢的書籍費勁搬到了書房,卻沒填滿整個書柜的五分之一,讓我頓生強烈的挫敗感。
這一本本書有60%我能完全讀懂,在讀懂的情況下理解作者60%的觀點已經(jīng)算是精讀,此后,我能將作者20%的觀點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已是萬幸,算算下來,自己真不算一合格的愛讀書人。于是,努力填滿書柜成為了我接下來的人生追求。
小波老師說,一支筆,一本書,一杯咖啡,我寧愿將余生的時光都浪費在它們身上。這話說的有些矯情了,最近我又翻開了林語堂老先生的自傳,他那種人與自然相處的處事態(tài)度讓我很是景仰。
書房就是一扇門,從這扇門出發(fā),能進入到另一個世界。我在書房的門口掛了一個棉麻口袋,進門要把手機留在門口。它告訴每個進入的人,此時此刻外界與你無關(guān),現(xiàn)在你面對的只有你自己。
想想十年后已近中年的我們,會做些什么?董橋說中年是下午茶就有點悲觀了。倘若你年輕時把時光經(jīng)營的好,這時候應(yīng)該足夠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藤椅上品一杯上好的龍井,有足夠的心境和學識讀一本稍稍枯燥的書,有摯友愿意花時間陪你聊天,孩子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妻子對你還算溫柔體貼,我想就這么卑微平靜的活著,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