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姆,出生,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5日。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于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原來學醫,后轉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外擁有大量讀者。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阿金》等。
看到很多人推薦過這本書,而徐滬生更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毅然辭職,專職寫作,才一年的時間從一窮二白到出書三本,買房,成為人生贏家。花3個小時在線看完了,與我想象中差別很大。
主人公斯朱蘭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有非常愛他的老婆,開著證劵公司,日子平凡但逍遙自在,在他40歲的某天,突然拋棄身邊所有,離家出走,身邊人都以為他是因為有了新歡,卻是為了專心畫畫,他搬到一個破舊不堪的地方,經常沒錢吃飯,沒錢了就去打零工,夠買畫畫的紙了就繼續創作。
他認識了荷蘭人施特略夫,一個不擅長畫畫但很有鑒賞能力的人,他善良,懦弱,不自信,沒自尊,非常看重斯朱蘭的才華,哪怕被他罵的狗血淋頭也依然忍受,為了救生命危夕的斯朱蘭,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照顧,出錢又出力,但斯朱蘭不僅沒有感謝,還嘲笑他,甚至還把他的妻子搶了,但不是因為愛,只是為了生理需求和找一個畫畫的模特,但司卓夫迷上了他,眼看在一起無望,吃大量草酸導致毀容,去世。
自私自利的斯朱蘭依然覺得這和他沒有半毛錢關系,他對別人唯一的目標就是,不要煩他。正是如此,浪跡多年,在大溪地和愛塔在一起,就像他說的,阿塔每天給他做吃的(之前他都是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在哪),照顧他起居,還不煩他。解決了吃飯這個后顧之憂,此后他專心創作,直到得麻風病去世。
諷刺的是,從他拋棄妻子開始,生活非常潦倒,他經常用他的畫去換吃的,沒人愿意要,也沒人覺得他的畫值錢,他一心追求自己的目標,對身邊人苛刻,冷漠,有超強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在看不見未來的現狀里,他一直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聲名大噪,哪怕在生命最后一年,他一面忍受疾病的痛苦,而且還失明了,但依然堅持畫畫。在他去世不久的一個拍賣會上,他的畫被認為是奇珍異寶,當地人都在搜集他的畫,只要手里有一副,一生就可以衣食無憂。
讓我震撼的還有文中的醫生亞拉伯罕,前途一片光明,在他就職前的一次旅游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標,知道了自己的方向,放棄了所謂大好的未來,因而被他朋友說“腦子有問題”。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有的人實現了,有的人早忘記了,所有人都為了生活在努力,有的人看似幸福光鮮,但不一定是快樂的;有些人物質可能不盡人意,但生活的很快樂。
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唯一需要取悅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可能現在的你還看不到希望,但只要愿意為之行動,付出,你想要的,生活總有一天會加倍給你。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原創,喜歡可以點贊或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