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最后一篇《日本制造》。
說來慚愧,其實沒帶著各位看書,是在看我。
【第七章 技術——生存的手段 / 1.一切為了生存 / 258】
日本人并不把自己看成是篤信宗教的虔誠民族,但實際上卻深信萬事萬物皆有神靈。此外,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也很廣泛,既信佛教、儒教、基督教,也信日本神道,同時又信奉實用主義。對此,日本人之間也經常互相調侃,說大家真是什么都信。的確,對大多數日本人而言,出生后在神社接受驅邪消災的祝福,成長時接受儒學教育,成年后在基督教教堂舉行婚禮,死后以佛教儀式下葬。
——
有信仰和有宗教信仰不一樣,信仰還是要有的,但最好不實體,無神、無教、無“參考書”。
【第七章 技術——生存的手段 / 1.一切為了生存 / 259】
該詞的內涵是“神造萬物”的敬畏心,即天地萬物皆是神靈所賜之瑰寶,凡人不可糟蹋浪費;該詞的外延是“對神靈的褻瀆”,即自然萬物皆是神靈所托之圣物,凡人可以充分利用,但浪費則為罪孽。這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意識,哪怕是一張紙、一滴水這樣看似微不足道之物,也是“mottainai”的存在。
——
這詞好,好在外延。
說“天地萬物皆是神靈所賜之瑰寶”,我們會敬畏神;說“自然萬物皆是神靈所托之圣物”,我們會敬畏萬物。
“哪怕是一張紙、一滴水”,寫得很像小學作文,如果我跟別人講,會說:“哪怕是一次會面、一次往來”,取“一期一會”之意。會更好懂,也更引發敬畏。
【第七章 技術——生存的手段 / 4.尋求新的技術飛躍 / 292】
以SONY為例,面對數碼科技的大潮,公司并沒有裁減熟悉傳統電子模擬技術的工程師,也沒有大量招聘數碼科技專業的工程師,我們的解決方法是“員工再教育”——讓從事電子模擬研發的工程師去學習全新的數碼技術,而他們為了生存,也表現出了高漲的熱情和求知欲。
——
如何握一手好牌?如何把牌變好?如何把牌打好?是三個問題。
見過幾個創業的人,通常只握了一手牌,有好有壞,打得很差。
【第九章 世界貿易——規避危機 / 2.如何進軍海外市場 / 347】
有一次,并木打算提拔一名銷售員,讓他去倫敦周邊的一個城市擔任地區經理,可他卻鄭重地拒絕了。理由是“不忍拋下位于肯特郡的自家玫瑰園”。并木起初疑惑不解,因為這種事情絕不可能在日本發生。后來,那名銷售員邀請并木去他家做客,院子里的玫瑰果然開得艷麗,并木繞花壇轉了一圈后,對他說:“我終于理解你的想法了。”
——
“不忍拋下位于肯特郡的自家玫瑰園”,多好的理由,好到美好。
由于玫瑰的美,并木理解了他的想法,不足的是,并木是被邀請。如果并木說“帶我去見見玫瑰園吧”,故事會更動人。
但也夠了,至少并木沒有繞過花壇后說:“就為這個?”
【第九章 世界貿易——規避危機 / 3.10年后的消費者需求 / 352】
SONY剛開始在日本制造磁帶錄音機時,由于擁有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為100%。但如果這種壟斷一直持續,SONY恐怕會自取滅亡。明智的是,我們并沒有故步自封,而是把專利授權給友商使用,不久后,SONY磁帶錄音機的市場占有率跌落至30%,但這塊市場做大了。
——
漂亮的邏輯。漂亮歸漂亮,不要被其迷倒。
磁帶錄音機是不適合壟斷的商品。
【第九章 世界貿易——規避危機 / 3.10年后的消費者需求 / 364】
我強調過多次,自由主義經濟體系不再受我們這些產業界人士的控制,它已然成為貨幣投機者的工具,各家實體企業則淪為“金融商人”的交易對象,有的老牌企業甚至坐吃山空,使積累的基業逐漸瓦解。有的國家負債嚴重,導致無法償還,最終瀕臨破產。此外,有的實體企業醉心于投機貨幣的“金錢游戲”,從而放棄了生產制造的主業,導致作為社會基礎的實體產業漸漸崩塌。這與我們“穩定世界經濟局勢”的愿景格格不入。
——
我不喜歡金融,比不喜歡宗教更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