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水如,/艾人
暑假了,在鄉下待著,學校的孩子們,也陸陸續續的放假了。沒有了學校的制約,孩子們似乎都有些,放狂的了。一天到晚的,窩在家里,抱著手機等電子產品,玩得不亦樂乎,看得樂不思蜀。我家侄子侄女,也不例外。
每一天,他與她,在臥室,抱著我的手機,不是看電視肥皂劇,就是觀米老鼠的動漫,不僅如此,他們還很會享受生活,懂得給自己找好吃的,買方便面,吃零食,凍蜂蜜水,等等。孩子的世界,就是這么的簡單,有吃,有玩,有睡,有樂。就行的了。
與此同時,我家娃兒,也跟著哥哥姐姐們,一起看米老鼠,不時的,在床上,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轉睛,一動不動,靜如處子。而我,并不批判,也不干涉,心想,孩子,看些電視,終究還是好的。不論什么,都是學習。電視是一種春風化雨的學習資料。
在一個家庭里,對于侄子侄女的行為,做派,我是欣賞的自然姿態,因懂得,孩子的天性,本就如此,想呀,一個孩子,倘若是,不懂得玩耍嬉戲,不懂得善待自己,不懂得跟進社會發展,不懂得給予自己內心所需,那孩子,還能是孩子不?
可其他的家庭成員,見孩子,在臥室,就會有批判,有指責,有嘮叨,有謾罵。而那噼里啪啦的謾罵聲,如同南國夏日的天兒,乎如其來的就一頓狂風暴雨,以讓你與我,措手不及,有所慌亂,情緒衍生,叛逆漸起,對峙便來。
不僅如此,孩子家庭成員,還會對孩子,幾乎是,只剩下負面的評論,這給我感覺,似乎,孩子在他們眼里,幾無優點的了。
關于這一點,我有觀察,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比如孩子吧,他們也并非24小時在臥室待著,除了觀看電視,他們也會出去溜腿,雨來之前,收拾稻谷,做飯煮菜,乃至,陪伴我家娃兒,有所玩耍。等等。
兩個孩子,我看著成長,他們,除卻成績不那么的優秀,其他各方面,都還挺不錯的。笑容可掬,有禮有貌,知分知寸,等等。我家孩子,很是喜歡,與之玩耍兒。
一天,面對「只知道玩手機」的論斷,一直沉默不語的我,頗有穿透力的出了一句話,說,「孩子玩手機,沒什么不好,學會了手機,還能給自己,掙點零花錢」。
其實,不論什么,都本就沒有什么好孬之分。真有區別,那也不過是人為的定義。手機是現代交流工具,與老農家里的收割機,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該如何使用,以更好的,服務生活,滋潤心靈。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這樣一種渴求,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也更順心。
而今,隨著微商時代的勃興,手機不單純的交流工具,她還成了一種重要的學習工具,謀生工具。足不出戶,便能學習,工作,掙錢,交流。世界在變小。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自以為,孩子需要手機,需要跟進時代。而父母,家人,需要有這樣一種認識,手機,與收割機,沒有什么不同。抱著手機,看電視,不一定就是耽誤學習,貪玩成性,相反,孩子很有可能在電視,電影等中,學到對自己頗有良益的東西,吸收內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給予自己的生活,新的滋潤,與充盈。
只不過,年幼的孩子,對自己言行舉止,時間管理等方面的把控,并不那么的嚴謹,與規律。這時,身為父母,或家人,可以適當性的給予建議,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如何把控自己的觀影渴求,并告訴孩子,玩耍手機的適度性。要清楚知道,謾罵給不了孩子什么滋潤,反而有可能演變為單純的情緒發泄,而孩子,在無形中,成了一種「垃圾桶」,承載著父母或家人大小不一的各種負面情緒能量。
倘若,在那個當下,瞥見孩子整日整夜的癡迷電視,自己的心,有所憤怒,淡定不了,那,與其直接怒火攻人,不如先行離開,等一等,先找個空間,把自己的心緒狀態,穩一穩,定一定,及至冷靜了,清醒了,在回過頭來,處理孩子的事兒。心緒平穩,懂得自控的父母,是孩子喜悅的溫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