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夏蟲不可語_D? ? ? ? ? ? ? ? 圖 | 源自網絡
全文約 5200 字? ? ? ? 建議閱讀時間 8 分鐘
最近一篇熱文席卷各大網絡及微信公眾號,內容是關于哈佛大學研究的主題名為一個人成為廢柴的九大根源,那么先讓我們來看看這九大根源到底具體是什么?
一、猶豫不決
比魯莽更糟糕的是猶豫不決。
像墻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其他方面多么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雷厲風行難免會犯錯,但比什么也不敢做強。
懷特·黑德曾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
二、拖延
計劃很豐滿,執行很骨感。很多時候拖延就是逃避問題和懶惰。
把橫在面前的困難放大,望而卻步,抱著能拖延一天是一天的心態給自己找個鐘借口逃避:“無聊的工作”、“苛刻的老板”、“我太忙”、“隔天再做也無妨”。
隨之而來,我們會陷入“工作越來越無趣”,“人生越來越無聊”的泥潭中。
越懶惰,越消極,越會掉入懊悔過去和幻想未來的陷阱中。
時間積累會產生更強烈的負罪感和自我否定,人也會越來越焦慮。
著名思想家羅曼羅蘭曾說:“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讓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b>
三、三分鐘熱度
世界上有80%的失敗都源自于半途而廢。
三分鐘熱度的人不過是從來沒有體驗到堅持做一件事成功后帶來的喜悅,因為堅持的過程總是枯燥又充滿挫折的,人的天性又是好逸惡勞。
每年伊始筆記本的前幾頁都寫滿了宏偉的計劃,后面幾乎都是空白。
購買了一本好書,可惜到現在都還沒有開始閱讀。
下決心減肥,差不多五天之后就放棄了。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雄心勃勃地制定計劃,心灰意冷的放棄計劃的經歷。
四、害怕拒絕
厚重而脆弱的自尊。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人際關系中感受到的痛,都是和感到被拒絕有關。
有時這種拒絕是很顯然的,比如愛人突然的離去,或者被朋友背叛和疏遠。
而有時候這種拒絕也可以是很細微的,比如你給了對方一個微笑的眼神,對方卻移開了目光;或者你鼓起勇氣給對方發了一條微信,對方過了很久才簡單回復。
一個能放下自尊去做事情的人,是專注目標成果導向的人;而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的人,在人際交往做事情的時,總關注他人對自己的態度。
所以,一個人越是百無一用的時,越執念于那些無足輕重的底線和小自尊心。
五、自我設限
殺死自己的潛能力。
他們經常這樣說:我想做A,但是我怕做不到,因為B、C、D、E各種原因。
他們還沒有去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并給自己找了一堆不付出努力的理由。
所有的平庸和低成就都是自我設限的結果。
在自己的心里默認一個高度,這個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這件事情我沒有辦法做好,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
這種心理暗示可以幫你阻擋任務失敗帶來的挫敗感,暫時維護你的自我價值感,但是卻剝奪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機會。
拉羅什富科說:平庸的人總是在抱怨自己不懂的東西。
六、白日夢患者
逃避現實的人有五個特征。
·經常做白日夢——逃避現實者更愿意營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小世界。
·喜歡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的生活——說白了就是向往游手好閑的生活。
·沉迷游戲或魔幻小說——它們可以引領你走進那個神奇浩繁的世界,讓你逃避日?,F實生活。
·覺得現實世界很殘酷——這是逃避現實者的常見特征,在追尋白日夢的時候常常會遭受來自現實生活的打擊。
·無法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因為你營造的白日夢里,你才能找到確定感和安全感。
人的悲劇在于眼高手低。大多數人激動時佛擋佛殺,幻想中天下,日常生活中卻沒有鼓起勇氣和每個周末早上都要拿電鉆鉆墻的鄰居很好談一談。
七、總找借口
錯不在我。人一旦犯了錯。第一反應常常是自我辯護。
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沒有執著的追求,人生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所以,遇到壓力,遇到苦難,他們就不承擔,也不想承擔;遇到風險和挑戰就退縮。
不承擔,要退縮,就迫使他們找借口。因為找借口是最容易辦到的事情,這是掩飾自己無知的方法,然后從中尋找自我安慰。
八、恐懼
謹小慎微的懦弱。
他們在工作中總有這樣的感受:害怕被領導批評、害怕別人覺得自己無能、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
我想到一句話:我不敢苦琢磨自己,怕終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在意思希冀,便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其實就是心智的弱小,不愿意面對挫折感。
王朔曾對他女兒說:“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發胸腰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b>
九、拒絕學習
你不是寂寞,只是不想學習。
學習很痛苦,自我成長需要不斷和自己作斗爭,遠比不上躺著玩手機看電影舒服。然后等著同齡人比你薪資高,生活過的比你好時,你又在朋友圈感嘆時運不濟。
我從未見過每天從早忙到晚,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的人過得空虛寂寞冷。
大多數人的空虛寂寞冷,基本上就是吃飽了沒事兒干閑的。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廢柴人的形象(如下圖)
專家團隊研究出原因可以讓我們明白問題的根源出在哪兒,但作為一個求知上進的青年,如何應對和擺脫“廢柴”的境遇才是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我搜集了一些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和大家分享。
01、猶豫不決
誠實地說,九大排名位居首位的猶豫不決絕對擔當得起這個名次。猶豫不決是阻礙我們靈性成長的最大絆腳石。隨著時間的進展,猶豫不決最后總是會變成以偏概全,也就是在我們無法確定的時候,要么全盤肯定要么全盤否定。
列舉6種應對策略,希望對大家都有幫助:
1)別總是想著讓自己顯的很蠢
實際上,一個人越精明,TA的猶豫不決就越有可能源自于這種對精明的追求。擔心丟臉是一種有害的心態,我們都應拋棄。
2)相信你的直覺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眨眼》提到:“你的所謂的直覺事實上是大量知識和過去經驗的事實的結合,而后者是你在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尚未了解的”。所以,在面對猶豫不決的時候,你大可勇敢的動用你的直覺力。
3)選擇的悖論
搜羅別人的各種建議只意味著一件事:它會加長我們的可選項列表,讓我們陷于停滯甚至最終做出的選擇顯得不那么令人滿意。
4)對自己的需求排序
劃分清晰邊界感,明確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5)接受分析的局限性
在西方諺語里有句話這樣說:“通往地獄的路徑是由良好的意愿、明智的決定以及經過詳盡分析的策略所鋪就的?!毙睦韺W上也解釋了人們往往喜歡把失敗歸于外部原因,而將成功歸于內部原因。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6)實在不行,扔個硬幣吧
當我們必須要做選擇而卻未做的時候,扔個硬幣做個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02、拖延
關于如何克服拖延這個問題,我想到了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高產的作家比爾·科諾斯的六字箴言,叫做“想清楚,快動手”。
“想清楚”就是找出你最渴望實現的目標??浦Z斯說,其實大家都差不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比如說想讀更多的書、學更多的知識、減肥、健身、變得更自信,等等。但我們拖延的原因也許就是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了,沒辦法一次完成。所以,第一步就是給你想要做的事情排一個優先級,想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找到目標之后,把實現這個目標帶來的好處寫下來。同時,還要把目標具體化,比如減肥,你要寫出來每周瘦一斤,這就是一個可衡量、可管理的目標了。在寫完了之后,你甚至可以拍一張照片發給自己,這就是你要做出改變的證據。
第二步就是“快動手”,這一步也很重要。重點就是“快”,別想那么多,先做起來再說。目標也設置好了,從其中最簡單的步驟開始。只要開始做了,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
此外,科諾斯博士講到克服拖延,你還要克服一個叫做“是的……但是……”的思維陷阱。這種思維是這樣的,比如,當你想運動的時候,你可能會這么想:“是的,我知道該多運動,但是,我還沒準備好?!薄拔疫€沒準備好”這句話幾乎是一個萬能的拖延理由。背后的意思就是,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還沒準備好。這可以讓你心里沒那么愧疚。那怎么解決呢?科諾斯說,當你開始拖延的時候,你要有意識地去查看一下自己有沒有這種思維。如果有,你就把“但是”后面的理由通通寫下來,一條一條去看,找出背后真正的問題。
03、三分鐘熱度
那些好奇心強的人總是對身邊很多新興事物感到有興趣,于是今天想學這個,明天想學那個,結果什么都學不精,學不透,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事情沒有專注力和毅力。
列舉6個小技巧,幫助大家有效克服這個問題。
1)從小事做起,細化目標,逐一完成
比如晨起跑步這件事,不妨從明天開始跑半小時,然后堅持一段時間后再延長跑步的時間。
2)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找到原因
比如你想學一門樂器,背后的動機肯定不僅僅是掌握一門彈奏技巧,更多的還是可以讓心情愉悅,更有氣質和優雅,所以目標層次化了,就更有助于我們堅持下去了。
3)找一個朋友,互相監督和鼓勵
永遠記?。阂蝗喝伺h比一個人孤軍奮戰來的效果讓人驚嘆!所以當下那么多訓練營、打卡群,快快尋找適合自己的加入吧!
4)尋找新的樂趣
長時間做一件事難免乏味,那就尋找新的樂趣和希望,有助于我們堅持。
5)習慣成自然
都說21天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如果已經習慣了每天早晨去跑步,相信我,一個月后即使沒有鬧鐘叫醒,你也會自己醒過來,身體會告訴你應該做什么了。
最后叮囑大家的是:取得階段性小成就時,別忘了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哦!
04、害怕拒絕
在心理咨詢師的學習中,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各類人格特征的名稱和行為特點。其中一類名為“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也是薩提亞提出的生存姿態之一,特點是非常關注他人的情景,卻絲毫不在意自己,常常以一種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現,因此在大部分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納。這種人格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TA們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沒有安全感。
在成年人的社交關系中,對方會如何看待、對待我們,本質上只是取決于我們的個人價值。要知道,我們對別人的任何討好行為不僅不會令關系變得更好,反而會降低在對方心中的價值。
所以從現在開始停止討好任何人,勇敢地說不;其次培養內心的充實感和富足感,強大內心的力量;再者,培養一件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的事情和愛好等,讓精神有一個更好的寄托。
05、自我設限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出現在來訪者身上存在的認知問題。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原因多數源于其存在著不合理的或者錯誤的認知。
真正讓大多數人在成功路上止步的,不是才能,也不是環境,而是自我設限的信念。
列舉6種已經得到驗證過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明確你的“但是(懷疑)”
很多人愛說我想——,但是——,所以我做不到”之類的句子,那么這個“但是——”就是我們常說的限制自我的觀念。
2)問問你自己,“真的是這樣嗎?”
逐一思考如下的問題:
這是真的嗎?誰說的?
是什么昂我相信這是真的?有什么客觀的證據能切實證明我做不到嗎?
我從什么地方得到的這些信念?
如果沒有這種信念,我會是什么樣子?
等等。
3)問問自己:“我以前拋棄過哪些信念?”
偶爾,請停下來,花時間找出幾個曾被自己放棄,而且在當時看起來十分可笑的信念。因為你會發現,那些曾經我們堅信“正確的”信念如今看來可能完全不對了。
4)問問自己“我曾犯過哪些文件歸類錯誤?”
拿一張空白紙,在中間畫一條豎線。在左上角寫上“目前我認為是正確的限制性信念”,在右上角寫上“可笑的、過時的信念清單”。在左欄,寫下自己現在依然認為“正確”的限制性信念。在右欄寫下自己已經拋棄的荒謬的、過時的信念。然后看一下自己所寫的內容。
現在,你會發現,在人生的某個時刻,你曾經犯過“文件歸類”錯誤!由于某些原因,我們會錯將“可笑的”信念放到“我認為正確的”文件當中!注意,你犯了文件歸類的錯誤,但卻忘了將這些信念重新歸入“可笑的和過時的”這個文件?,F在,去把它們寫到右邊欄。
5)問問自己“到底哪些是對我絕對正確的?”
將那些絕對正確的觀念貫徹下去。
6)將目前的限制性觀念轉變成“我能做到”的信念
請拿出一張紙,寫下其中一條限制性信念,比如是“我永遠成不了出色的演講者”,那便寫上“我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演講者?!被蛘?,如果你目前認為“我永遠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因為我缺乏自信”,那便寫上“我知道我可以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成為一名偉大的領導者”。將所有限制性信念,都變成積極的“能做到”的信念,把它們寫下來。然后把這些信念大聲讀十遍,一定要對你的信念投入“踏實絕對正確的”這種感情。
06、白日夢
對于這個根源的解決辦法,我只能說建議各位找點事情做,讓自己投入進去,忙起來充實起來,再別無其它更好的建議!
07、總找借口
“借口”被定義為“假托的理由”,也就是不是理由的理由,換句話說就是掩人耳目的小伎倆。
總找借口是廢柴的一大原因,那么總找借口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自身能力不行,礙于情面等。所以要想克服總找借口的行為,我們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強自身責任感,再者犯錯是要懂得承認錯誤擔當責任,想找借口的時候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忍住不說。
08、恐懼
我們常說“人不是被困難嚇死的,而是被自己嚇死的”,如果要具體一些,這里所說的“自己”其實也是就是所謂的“自我內心的恐懼”。
如何克服恐懼,與大家分享5中方法。
1)多經歷,減少恐懼。
也就是讓我們去做我們做感到恐懼的事,由此提升自身的智慧,認識到我們所恐懼的事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2)探索我們的內心世界
靜坐和冥想會有助于我們關注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助于解決我們內心世界產生的那些負面能量的情緒。先從內心世界消除對恐懼,既而逐步擺脫來自外部世界的恐懼。
3)控制呼吸并研究恐懼
心理學中的行為療法有很多,其中放松訓練就是一種我們非常容易掌握和運用的方法。我們一旦承認恐懼存在,我們就可以通過控制呼吸,令它變的緩慢而柔和。逐漸的讓呼氣時間變長,隨著生理的改變,心理上也會產生改變。
4)使一個積極的結果視覺化
隨著練習的深入,我們可以在我們恐懼的念頭和恐懼的情感之間創造出足夠的空間,因而我們能夠把恐懼的念頭轉變成一個積極的念頭。我們可以使一個積極的結果視覺化,令其成為我們所要做的事。
09、拒絕學習
教育從沒有捷徑可言,那些宣講著“快樂學習”口號的人,我個人表示不敢茍同。學習之路永遠是艱苦和枯燥的,很多人拒絕學習的原因也在于此。于是,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悟。
但是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而且世界對于那些拒絕學習和成長的人殘酷和冷漠。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而后是現在?!?/b>從今天開始,重視學習,重視成長,一切還來得及。
結束語: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瑪蒂達問殺手里昂:“人生總是那么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這樣?”里昂平靜地望著她說:“總是如此”。
既然活著的每天都是在不斷抉擇和痛苦中前行和歷練,那就讓我們懂得珍惜眼前的時光和資源,為生命多付出一些努力,著一抹明亮的色彩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