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一點,學習能夠更輕松一點??墒?,什么樣的孩子是天才?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的智慧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大腦也是需要升級的。就像手機、電腦會時常升級一樣,在固定的時間給大腦一些關鍵的刺激,那么這個部分的神經細胞的密度,將會比其他的孩子多很多,也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思維得到發展,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但是,大腦的發展是有關鍵期的。在我們出生時,神經節密度是最低,因為此時大腦發育還不健全。從4歲開始,大腦的細胞就飛速地成長,6歲的時候將會是我們一生中最高的,但是這個神經節不會永遠的保存下來,受到刺激的神經節將會得以保留,沒有受到刺激的神經節就會退化,所以很多孩子到了14歲的時候神經節密度還不如6歲時高。
科學家已經通過小白鼠試=實驗,證明了思維刺激的有效性。在實驗中,經常走迷宮的小白鼠,比每天待在那里不動的小白鼠,它的神經節密度將會高出一倍。所有的生物都是這樣,身處在復雜環境當中,會變得更聰明更優秀。
作為父母,給孩子培養思維是非常必需的。我們經??吹?,在上課時老師講了一道題,有些同學聽一半就會了,有些同學聽一遍就會了,有些同學聽三遍會了。也有孩子坐在教室里老師講了五遍,他都聽不懂。這就是同齡人間思維的差距,本質上是孩子理解力、記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差距。
那還有一個問題是“聽懂不會做”。數學老師常常問孩子聽懂了嗎?孩子說聽懂了,結果一個字也做不出來。因為聽懂跟會做之間,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轉換,但是很多孩子轉換不過來,他只能把老師講話的內容背下來,把這些解題的步驟背地死死的。結果把這題目一變,把小明改成了小紅他就不會做了,所以這些都是思維能力的問題。
現在有一種說法——人生就是一場跑步。起跑線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人生是100米的短跑,那么起跑線就很重要,但是人生不是短跑是一場馬拉松,所以在起跑線領先100米一點意義都沒有。
對于運動員來說,他需要很強的肌肉,不是站在起跑線的100米,而是要有一系列的體能訓練。所以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要想成為一個成功者,不是拼比別人多學了幾個單詞、多會了幾首唐詩,而是需要專業的訓練,讓思維很靈活,讓頭腦更聰明,這才是助力孩子跑贏人生馬拉松的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