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濟一堂
? ? ? 那是一場觸動心靈的約會-------回眸沙市籍六畫家“還鄉之旅”畫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鄭尚謙
? ? ?今年春節期間,當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自己被宅在家中無聊而又惶恐之際,難免就會懷念起去年新春時節,大地回曖、溫馨祥和的氣象。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去年大年初一下午,沙市人民還迎來了一場“還鄉之旅——沙市籍六人畫展”在荊州市圖書館舉辦的開展儀式。它注定是一場回報給沙市人民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場召喚人們去觸動心靈的約會。? ? ? ? ? ? ?此次畫展由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參展的六位沙市籍畫家分別是鄭強、劉布爾、劉子建、石鳴、陳運權、羅彬。他們均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都是恢復高考后從沙市以專業分數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藝術院校深造,如今都已是享譽中國畫壇的佼佼者。
???之所以要攜帶自己最好的作品,聯袂還鄉舉辦畫展,回饋養育自己成長的鄉梓父老、回報辛勤培育自己成才的師長,既是他們多年來在外漂泊打拼的動力,也是他們濃濃思鄉情結最暢快的一次釋放,更是他們試圖將自己的藝術實踐和創新理念,以及取得的成績帶入這座城市,來延續荊沙畫脈的美好愿望。
座無虛席
開幕式上
? ? ??熱烈回應游子們這片眷戀故土深情的動人場景是:初一這天,遠離市區的荊州市圖書館周圍突然間車來人往,熱鬧非凡。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對各色藝術懷有濃厚興致的沙市人,竟放棄了節日與親朋好友相會的機會,紛紛匯集到圖書館,來欣賞和感受藝術的年味。圖書館里里外外,人聲沸鼎,人們急切等待著畫展揭開帷幕這一時刻的到來。
流連忘返
? ? ? ?跟隨涌流的人群進入展廳,自己作為一個美術圈外人士流連在一幅幅作品前,真有點看熱鬧的意味。我似乎是想尋求那些心儀的圖景:譬如壯觀的山水,美如天仙的人像,各類奇花異草等等。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展示的作品卻將我帶入了另一番充滿神奇而飄逸、時尚而莊重、空靈而玄妙的境界。
人生就是不斷地前行
求解
? ? ? ? 他們的作品按年齡大小排序一順展開,首先印入我眼眸的是深圳畫院畫家鄭強的水墨畫《前行》和《天空下》兩個系列。這是一些帶觀念的作品,表達了他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活其中的都市人的生存處境的擔憂。欣賞這種藝術,僅靠我們那點習以為常的審美經驗是不夠的,因為他提供給觀者的并不只是一個純粹以賞心悅目為目的的畫面,而是要通過圖像傳達給我們一種思想。我們只能從畫面上似云似霧的線條,如夢如幻的色彩和虛實相生的大塊留白所構成的景觀,去尋求它所隱晦表達的深邃意象,從而引發出對現實的關注,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思考與反省。即,生而為人,無論上天為我們設置了多少羈絆,無論未來等待我們的是福是禍,也無論我們有沒有翅膀,我們都必須帶著追求,帶著夢想,帶著原始的熱愛和沖動,上路前行!在他淡墨鋪陳的天空下,也許充滿著霧霾的彌漫,也許烏云有時會暫時遮蔽光芒,也許冰霜雨雪封閉了外面的世界,但是我們仍然應該煥發精神,點燃信心,整裝待發,繼續前行!我想這大概就是一位藝術家的自我救贖和對社會所承擔的精神重量吧。
魚戲筆下
觀賞者
? ? ? ??劉布爾是個水彩畫畫家,地處“江漢湖群”,擁有眾多湖泊和豐富淡水魚資源的荊州,為他的水彩畫創作提供了絕佳素材,品種繁多、形態各異的魚被他表現得活靈活現,呼之欲躍,備受觀眾的贊賞。劉布爾生活在“淡水魚之都”,從小愛好湖泊野釣,這讓他對各種魚類的習性多了些了解與細致入微的觀察,這是他筆下的魚充滿細節臻至出神入化的原因。毫無疑問,用水彩技法表現魚是他最鐘愛的藝術方式,觀賞他的《長江刁子魚》、《桂花魚》、《黃咕魚》、《鯽魚》、《山溪精靈》等,能感受到他將水彩畫的材質特性與美感媒發揮到了極致,在水與色的交融流動中產生出淋漓酣暢、自然灑脫的意趣。質感亦因高超的技法令人嘆為觀止。這對生活在“淡水魚之都”的他看來,一切皆因“有水則靈”,水彩畫的精髓就是要用好水。對其爐火純青的技法和精美的畫面,我腦海中竟情不自禁地蹦出唐代杜甫對畫師劉單的贊美:“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對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此刻,我就借用它來表達自己對畫家劉布爾的由衷敬佩吧。
寄希望于沙市的小朋友
? ? ? ?接著我將目光移向劉子建教授的作品。他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抽象水墨畫的創作,是中國實驗水墨畫的代表性畫家。不管是《詭麗》、《天衍》還是《焜耀》,你在這里面都看不到傳統意義上的具象,有的只是一種大塊面的墨色暈染,大象無形的氣勢。毫無疑問畫家的藝術吸收過荊楚水土的潤澤,流淌著莊楚文化血脈。我們只有把作者放在這個特定情境中,才有可能在他色墨水漬的斑駁中,感應出叩鐘調磬的金石之聲,才能隱約看到從歷史典章的黑瞳中走來,彷徨行吟在汨羅江岸的屈原身影。才窺視到詭譎怪誕的各路神靈在呼風喚雨,就仿佛飛來了輕盈妙曼、浴火重生的鳳凰。它們由遠而近,且歌且行,黑白交織、綿綿纏纏,匯合成時代的絕響劃過我的心空,使我不得不對這種只屬于楚文化所獨具的神秘浪漫產生震撼。對這種通過拼接手段,在歷史的煙塵和風雨磨礪中而塑造出的精神圖騰滋生出頂禮膜拜的敬畏。至此,眼前這位被楚文化魂靈鏤心刻骨的成功奮斗者,由他所創造的“碎片和飄浮”的景觀,都在以其極具的煽動性推動我殫精竭慮,融入其綿密的哲思妙想而欲罷不能。
顏紅溢彩
? ? ? 在攜手偕行的六位畫家群中,非常欣喜地是我有幸見識了一位女藝術家的別致風情。因為畫家是女人,站立在她流光溢彩的作品前,倏然間就觸摸到了一種花團錦簇、芳香撲面的氣息。因為我也是女人,也許就更容易鑿開畫面中情感的隱秘通道,言辭無法表達也難以把握的東西,我們卻會心有靈犀。就如這兩幅《蝶夢蹁躚》,花是翻飛的蝴蝶, 蝴蝶是會飛的花,花戀蝶,蝶戀花;花非花,蝶非蝶。亦真亦幻,纏綿不休,它們都在渴望情感的圣潔和永恒。她的《女人與貓》系列,不管是白貓、黑貓,還是灰貓,作為一種柔順、典雅、繾綣、安寧的象征,她營造的是一種對祥和生活的沉醉,對生命美麗的珍惜和對愛情幸福的祈禱。而作品《顏紅》、《溢彩》和《裝滿風的天空》,無一不表達出她對女人命運的關切和關愛。女人像花一樣開放在她的心間,像夢一樣在她腦海中糾纏縈繞,于是女人與花便成為她創作不變的主題。正是一種用女人特別的愛心凝聚而成的思維模式,因而它的作品華美中透露出人性的溫馨,高貴中散發出虔誠的慈悲,奇異變幻中卻能飄蕩出天空中最純凈的云彩!?
? ? ???欣賞陳運權教授的當代工筆花鳥畫作品,對我們來說又是另一番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享受。作為工筆花鳥畫壇杰出的畫家,他的作品總是能帶給人一種詩詞歌賦的高雅聯想。只需看他給自己作品的命名:《日暮秋風》、《春度楚山》、《素葉分輝》、《聽風》、《閑云》、《紅蜻蜓》、《金谷碧流》、《江湖行走》、《浴日圖》等等,其意境的深沉靜謐、清麗脫俗又洋洋灑灑的氣派,相信是緣自于內心深處的詩情靈性,而由此催生出來的繪畫作品,自然是詩情畫意的。他的作品《浴日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搶眼的紅色鋪陳在整個畫面,昭示著初升的太陽,照亮了整個天空。一只稚拙的小鳥初次離巢,帶著忐忑和好奇,帶著勇氣和激情,躍躍欲試,向著未知的前程和光明振翅飛行,使自己沐浴到燦爛的陽光中。整個畫面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它寓意著人的一生中總是有些關鍵時刻和機遇,需要我們當機立斷,敢于為自己開創新的征程。而唯美得動人心魄的紅色,是火熱、是奔放、是斗志,也是對幸福的祝福和期待。它賦予了作品一種高遠深邃的氣韻,一種睿智達觀的品味,一種催人奮進的激勵。從而使繪畫托起了作者的夢想,變成了作者抒發抱負和與觀賞者交流心靈的過程。
? ? ? ???羅彬教授為我們展示的是他的戲曲水墨作品《鄉人儺》系列,不難看出這些作既有著對藝術理解的當代背景,同時又散發著文化傳統淵源氣息,像《淮河營》、《土家淮戲》、《鐘馗出巡小鬼開道》、《花和尚演武》、《儺祭天地》、《穆柯寨》等,無疑是借助民間百姓耳熟能詳的折子戲場面,采用“離形之象”的技法,將水墨、山寨、戲曲、歷史傳奇等元素熔于一爐,從而激發人們去穿越歷史的迷霧,打開想象的視覺空間。正是由于它的每一幅畫作內容,都各自有其長遠的淵源和有一段精彩絕倫的故事,但在戲劇化的處理后給人帶來的卻是趣妙橫生、詼諧快樂的效果,因而他的繪畫被看成是藝術觸及社會和介入人們生活的一種新方式。就如畫作《穆柯寨》中的穆桂英和楊宗保,本來是一場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的天門陣大戰,卻被作者描繪成小兒女青梅竹馬玩耍游戲、不忍相互傷害的模樣。接合劇情的發展,人們就會用想象解讀出他們之間相互愛慕的情節。它為畫題中“大義亦作小兒女”的文字,作出了生動有趣的詮釋。忍俊不禁的笑意,自然就會流露在每個看客的臉上。我猜想羅彬教授不僅是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沉迷于歷史,能獨立思考歷史現象的學者。誠然,歷史的是是非非難以盡說,但“他以情為本,賦予道義江湖以沉重的意義,用新的觀念來思考那個曾經的社會世界,將之作為現實世界的鏡子。”(占躍海:美術史博士)其態度是非常可取的。
心靈之約
? ? ? ?綜觀這次畫展,除了給家鄉的觀眾留下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深刻印象,我想更多的是透過這些精彩紛呈的畫面,人們同時也從中領略出畫家的學養、情操、風尚和靈魂。為什么會有武漢人風塵仆仆的帶著孩子專程趕到沙市來參觀畫展?為什么一對老年夫妻,因男人腿腳不便無法親臨現場,女的就在展廳打開手機中的視頻對著作品一一掃過,為他進行現場傳播?為什么有位女工因節日加班,只好分三次用下班時間將展出的作品全部看完才罷休?吸引人們的顯然不僅僅是它的藝術氣息和審美價值,更最要的是這六個畫家的作品里都閃爍著荊楚文脈綿綿不絕的底色和風采, 都有其自身獨具的形象內涵,都藏著自己的倫理道德觀念和自己的價值取向。它是我們在生命的路上,有幸邂逅知音,與幾個情操高尚的人進行了一場觸動靈魂的交流和對話,它使自己的精神境界由此得以向更高的層面提升。雖說去年這艷麗的一頁已經翻篇,但是經歷了這次病毒疫情的騷擾,那些在內心激起過層層浪花的感動,那些能讓自己變得優秀的印記,都化成了今天能熬過黑暗的勇氣和信念。因而我唯有用文字來記錄對它的不舍,用文字來紀念對昨天的品味和眷戀,并期待最終能將這段時光的印記變成回味的詩篇和畫卷。2020年2月5日
與同學楊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