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已經是凌晨兩點了,跟同事吃完飯,又跟許久不見的幾個朋友在居酒屋吃宵夜,擼著烤串,喝著啤酒,大家一起天南地北的胡侃。
家里冷冷清清的,沒有一點人氣,記不清已經多久沒在家里做飯,好好待一天了,每天都過得腳不停歇,生活仿佛就像一場永不謝幕的舞臺劇,熱鬧歡騰。這種冷清突然讓我感到很愜意,很安心,整個人都慢下來了,安靜的能聽到時間流逝的聲音。
脫掉外套,走到書桌旁邊,放著這本許久沒有碰過的散文集,也不知看到哪了,只能從頭翻起。第一篇就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反復讀著蘇軾的這首詞,一種清清涼涼的感覺在胸口蔓延開來。清歡是什么,書中說的真好,“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里看出了比鉆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受到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就是“清歡”。
清歡講究的不是物質的條件,而是心靈的品味。生活在現代的人,想要體會清歡是件很難的事。
去外面吃飯,過多的油鹽醬醋,掩蓋了食物原本的味道,在這些調味品的刺激下,味蕾變得越來越遲鈍,口味越來越重,更加難以品味食物本身那種清淡的味道;想要找個咖啡館或茶室放松清凈一下,竟也難以尋覓到一個不是人滿為患的地方,可以讓人安坐一隅細細品味咖啡的醇香,茶的清冽;偶爾有個假期想躲到山里面去,各式各樣的農家樂,歡鬧的程度一點也不必城市低。
有段時間很喜歡看一些荒野求生類的節目,我驚訝于人類想要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竟然只需要這么少的工具。而看看自己現在的生活,各種工具應有盡有。短途出行有汽車,長途有高鐵,飛機,長則兩三天,短則幾個小時,就可以跨越以前的人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跨越的距離。很多時候旅行就變成了在車上睡一覺,醒來到景點逛逛,買買東西,拍拍照,接著坐車去下個景點,這樣的旅行錯過了路上多少的風光。各種社交軟件的普及,讓溝通交流變得很便捷,同時也變得廉價了。如果像以前那樣通過寫信來聯系,我們會很珍惜每一次收到的信件,總是小心翼翼收藏起來,時不時拿出來回味一下,自己寫信的時候也是字字斟酌,反復修改。而現在每天收到別人發來的大量信息,已經不會再有那種收到信件時的激動了。這些工具的使用不知道是解放了人類,還是禁錮了人類。
我們給自己的生活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必需品,這讓歡愉變得方便而濃烈,但是這種歡愉很容易消逝,很快同樣程度的歡愉就不能滿足我們,人就會變得空虛,就想要更強烈的歡愉來刺激自己。文章最后講到,第一流人物是什么,是在清歡里也能體會到人間有味的人物,是在污濁滔滔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的人物。我肯定不是第一流人物,就是希望自己偶爾還能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安靜的看會書,聽聽雨聲,喝喝茶,體會一下人間至味是清歡。